郁达夫 杭州籍著名作家郁达夫先生,这位“五四”新文化运动先驱者,杰出小说家、散文家、诗人,在中国现代文学史的名望和地位,人人皆知、无容置喙。郁达夫抗战胜利后不久死于南洋苏门答腊,这也广为人知。但是,郁达夫究竟如何死,死因是什么?一度是个谜。日本一些右翼分子,绝口否认郁达夫是死于日本人之手。国内在左倾思潮泛滥时,也对郁达夫在南洋最后的岁月有过不同的评论。其实,早在1946年,周恩来获悉郁达夫在苏门答腊殉难之后,就派夏衍去新加坡了解情况。夏衍到新加坡后,亲耳听过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说:郁达夫不仅掩护了我,还援救了许多被日本人逮捕的侨领。对郁达夫丹心热血、以死殉国的壮烈行为,国家早在解放初就颁发了郁达夫革命烈士证明书,这早就有了定论。但郁达夫究竟如何死于日本人之手,用什么工具和方法杀害,死亡的时间究竟在哪一天,杀害的具体细节等等,始终是一个不解之谜,成为国际文学界关注的一大悬案。 2015年是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也是郁达夫殉难60周年。我们在纪念与回忆郁达夫殉难的时候,肯定会关注到郁达夫的死因真相究竟为何?我不觉想起1985年的一幕往事,应该把我亲身目击和听闻的情况告诉广大读者。 1985隼9月,正是郁达夫殉难40周年。在郁达夫的家乡一一浙江富阳,举行了规模盛大的“纪念著名作家郁达夫烈士殉难40周年国际学术讨论会”。与会共300多人,有德国、日本、新加坡等多名国外郁达夫研究者,有我国著名的作家、学者,有郁达夫的众多子女、亲属。当时,我在杭州市作协任职,负责接待部分中外作家、记者,有幸与他们交谈,听到他们不少真知灼见。特别与柯灵、王西彦、徐开垒、楼适夷、许杰等先生接触,更使我受益匪浅,了解到当年抗战文学的面貌。其中,还有大会邀请的日本学者伊藤虎丸和铃木正夫,更从日本带来了研究郁达夫最新成果:被害的真相。 就在这次会议上,铃木正夫发表了一个震惊中外的《郁达夫被害真相》的调查报告。结论是:“意外地并且非常遗憾地发现,赵廉(郁达夫当时的化名)的确是被日本宪兵所杀害。”“死亡的时间就是在1945年8月29日失踪的当晚,在苏门答腊巴爷公务荒郊的黑夜。不是用凶器,而是用日本宪兵的手,紧紧扼死……” 当这位穿着黑西装的正直日本学者,竖起手指向全世界宣布这一历史真相时,全场震惊了!在场的数十位中外媒体记者,以最快的速度向全球报导了这一条特大新闻。这一宣布,不光解开了郁达夫“失踪”“被害”的真相之谜,而且将郁达夫牺牲的日子由习惯的9月17日提前丁半个多月。而且这些是从日本学者口中说出来:“意外地并非常遗憾地……确是日本宪兵所杀害”,一锤定音,下了最后的结论。 会后,我采访了这位有正义感的日本学者。他告诉我:大学时代,他就对中国文学很有兴趣,对中国伟大作家鲁迅、郭沫若、郁达夫非常尊敬。他的老师就是研究鲁迅的日本著名学者。可是他对郁达夫之死始终搞不明白,究竟如何死的?当时的年轻一代日本学者认为:郁达夫与日本关系密切,日本人对郁达夫和他的作品均很尊敬,不可能将他杀害。所以,郁达夫失踪之后,到底如何结局,他要从日本方面来求证。于是,他开始了漫长的取证工作,为了探明郁达夫的死因,铃木正夫孜孜不倦进行了几十年的调查和研究,与伊藤虎丸教授共同编印、出版了三大册《郁达夫资料》。 铃木正夫多次到新加坡、印尼等地去实地调查,踏勘了苏门答腊巴爷公务的郁达夫住处、日本兵营和丛林、山丘。他也曾经访问了当地与郁达夫有过关系和接触的相关人士;查阅了当年的报刊、书籍以及日本军队的花名册,并对杀害郁达夫有关系的日军宪兵队名单逐一进行排查、核实。最后终于发现了当年杀害郁达夫的凶手至今还活着,当年是巴爷公务宪兵队的一个班长,宪兵队的同伙都说是他去荒野执行杀害郁达夫的命令,就在秘密逮捕郁达夫的那天夜里。 有了这一条可靠线索,铃木正夫就不懈地寻找这个宪兵班长,并希图与他联系。可是时隔多年,人事昨非,困难重重;人虽然找到了,对方却一口拒绝,既不承认当年有这样的事,更不肯同铃木正夫见面。铃本正夫再三要求与他恳谈,交换意见;对方就是毫不通融、坚不吐实。这件事甚至惊动了少数日本右翼分子,他们对铃木正夫声嘶力竭地进行威胁,气势汹汹地扬言要除掉他。 但铃木正夫学者的正义和真诚,感动了这个宪兵班长的妹妹,她答应帮铃木正夫的忙,去做哥哥的工作,让他吐露当年郁达夫失踪事件的真相。终于,在这次来富阳开会的前三天,在对方妹妹的说服和牵线下,这个当年的宪兵班长最后总算同意与铃木正夫在东京一家咖啡屋见面。 “只有将真相发表出来,才能得到良心上的宽慰,才能得到被害者家属和与这件事有关联的人,以及中国人民的谅解和宽慰。”在铃木正夫的再三说服下,对方同意将真相公布于众。他是在8月29的深夜,将赵廉押到荒郊的林莽,用“武士道”的黑手,死死卡在郁达夫脖子上,最后扼死断气。他请铃木正夫到郁达夫家乡后,向死者家属表示忏悔,代他献上一束花。不过,他一再要求:自己已经年老,来日无多,请不要公布他的名字。 铃木正夫在富阳讲台上宣布这个消息后,全场一齐骚动。不光会场上的作家、学者悲欣交集,而且郁达夫的子女也为之动容。他们天南海北出生在不同的地点,经历了沧海桑田不同的遭遇,今天有幸第一次“合家欢”团聚,有不少还是从来没有回到故乡见过父亲的故居。最小的妹妹郁美兰那年正好40岁,她是郁达夫失踪遇难后第二天出生在巴爷公务的住所。 那天傍晚,在淡淡的夕阳余晖下,我陪着铃木正夫缓步踩着石阶,登上了富春江边的鹳山,来到郁达夫故居旁的“双烈亭”,在郁达夫衣冠塚前,铃木正夫长久地低垂头颅,静默致哀,然后献上一捧鲜花。 今天,我们纪念不朽的作家郁达夫,是因为郁达夫之死,是对日本法西斯暴行最有力的声讨!即使在胜利之后,也要提防不测的风云。善良的人们,警惕啊! 作者系浙江省作协原副主席 文章原名《郁达夫之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