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宋代《东坡先生年谱》,其中“(熙宁)十年丁巳(1077)”条目中说:“(东坡)先生年四十二,在密州任。就差知河中府,已而改知徐州。四月,赴徐州任,有《留别释迦院牡丹呈赵倅》诗。”这是宋代当时人的注录,具有相当的可信度。
持徐州论的学者,更是找到徐州也有个寺叫做“释迦院”。据《徐州佛教寺院总览》介绍,徐州宗善禅寺,最初叫九镜禅寺,在唐代更名为“释迦院”,后在宋、金交战时被毁。明朝成化年间,重建寺院,宪宗皇帝改赐名“宗善禅寺”。这些史料表明,苏东坡这首诗题目中的“释迦院”不一定是指杭州的宝成寺,很可能是指徐州的宗善禅寺。
清人王文诰《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对此有详细记载。苏轼在密州任知州时,通判叫赵庾,字成伯,安徽宛溪人,熙宁八年初冬以尚书郎的身份任密州通判。两人相交甚笃,熙宁九年九月九日,苏轼曾至赵庾家,为其母作寿辰致语《赵倅成伯母生日致语口号》。赵倅即赵庾。此诗题中既为“留别”,则不可能是新往上任的徐州,因是密州诗。至于“释迦院”在哪里?具体位置并不可考。
最后以清代阮元《两浙金石志》的说法总结徐州、密州说:“此好事者因寺旧有释迦之名而重刻此诗。细玩字迹,迥非真迹,而‘芳春吉旦’,尤非先生语。”他认为完全是“好事者”因吴山宝成寺旧称释迦院,在此移刻了苏东坡在其他地方写的《留别释迦院牡丹呈赵倅》诗,至于落款“(熙宁壬子)芳春吉旦”,更不是苏轼的话,而应该是出于伪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