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首页 > 史林春秋
 
史林春秋
史林春秋
 
文史动态
 
书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普及读…
讲座预告丨陈志坚:大禹与越人…
中国考古学泰斗严文明去世,他…
郑嘉励全新力作《考古四记:田…
 
特别关注
 
清末民初杭州灵隐寺大殿的复建
上泗山歌
书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普及读…
中日茶文化传播
史林春秋
 
孙立群:史海泛舟人,一渡一传承
来源:明清史研究微信公众号  作者:  日期:2020-03-06

在网上搜索南开大学历史学院的孙立群教授,提到最多的就是孙立群主讲百家讲坛、弘扬大众史学的经历。其实,这只是孙立群教授的学术和生活的一个小小缩影。年轻时得史学前辈耳提面命,中年后借媒体平台弘扬史学;数十年一线教学,一辈子不忘本心。从风华正茂到年高德劭,孙立群教授的半生都与历史结缘。

  忆往昔

  “从上学到现在,今年整整44年了。所以我自己感觉这一辈子,可以说就在南开度过了。”当提到在南开的岁月时,孙立群教授感叹道。20世纪70年代,正是南开大学历史系强盛的时候,名家荟萃、新人辈出。在继承了老北大学风的南开大学历史系,孙立群一方面耐住寂寞充实学识,一方面也在丰富着自己的经验阅历。

  自己的不懈努力,和史学前辈的悉心教导,帮助孙立群打下了扎实的学术素养,养成了注重基础的学风。数十年来,对史学基础的掌握,一直是孙立群对学生们的要求。尽管近些年来,孙立群一直致力于弘扬大众史学,但他也不止一次强调历史学科基础研究的重要性:“没有基本功,要做出什么历史成果出来很难。”、“要为社会服务的史学,必须建立在科研基础之上。”

  孙立群教授对科研基础的注重,一定程度上来源于年轻时与来新夏先生结下的深厚缘分:“当时我20多岁,正是历史系里最年轻的老师,而来先生是55、56岁。那年在人民出版社修订教材,我俩就住在一屋。我们住在东四那里,那阵儿正是市中心,来先生就带着我逛琉璃厂书市。那时候一片萧条,几乎没什么书卖,不过也有一些老书可以看。来先生当时就力荐我买,一部是陈垣的《二十史朔闰表》,还有一部是张之洞的《书目答问》。所以说,老先生一辈子注重的就是基础。不懂版本,怎么研究?目录不通,怎么调查资料?这话来先生不止一次对我说。”

  重微观、重实证、下基本功夫的传统学风,经前辈之口传承给孙立群,而孙立群也在年复一年的教学工作中将这派厚重踏实的风格传承给每一位学生。

  看今朝

  2006年春,孙立群初登百家讲坛,先后主讲大秦政坛双星吕不韦、李斯和春秋时期越国谋士范蠡,本着“不歪说,不戏说,不噫说”的原则,走上弘扬大众史学的道路。八年光阴,都足以让满脸稚气的总角学童成长为弱冠青年,更不必说孙立群在此期间遇到的种种争议和风波。然而,对于新兴的大众史学,孙立群依然满怀信心和希望:“咱们的科研主流仍是传统史学,大众史学只是一个科研方向并非主业。现在面临的是大众史学的转型时期,社会有一定的需求,大众史学的工作应该由历史学的专业人员来做。大众史学早晚得成气候。”

  在孙立群看来,大众史学是历史作为基础学科应用于社会的表现,不仅关乎历史为社会所用,还关系到历史学科自身的发展前景:“一门学科的生命力,取决于社会对这一学科的接受度。学科能不能被社会接受,决定了学科的发展。基础学科也有适应社会的问题。咱们的历史只要研究得对头,只要不是远离社会、自我欣赏,而是能让社会有了解,那么就一定有市场。”

  通过百家讲坛这一平台,孙立群的大众史学受到社会的广泛欢迎。“我推崇大众史学,但基础的科研能力不能丢。”孙立群扎实的历史素养,和对大众史学的独到理解,才是受到公众欢迎的主因。

  在聚光灯下看人,往往只能看到最亮眼的一面。公众大多只知孙立群在百家讲坛的成功,却没看到孙立群数十年来在教学一线的工作。通史课作为本科生的专业基础课之一,其备课要求严格,孙立群年年为本科生教授“中国上古中古史”(原名“中国古代史”)课程,直到他本科教学的最后一年。对此,孙立群也只是谦虚地表示,讲课只是自己的本行,自己也乐在其中:“来先生去世前,还录像讲课。讲完课下来最后一句话:‘哎呀,本来就是讲课行啊。’录四十分钟,准讲完,回来自己也感觉很不错,咱们就是讲课行。我听他这句话就感觉到,真是知音呐。你看他最后回忆录有一段跟他夫人说了,咱就是教书的料,我也感同身受。既然咱们干上了,还见异思迁,那能成吗?”

  这份坚守不仅是时间上的,更是质量上的。孙立群主讲的课程“中国古代史”早在1998年就被评为南开大学优秀示范课,17年来,这门课常讲常新,受到越来越多学生的欢迎,很多非历史学院的同学、乃至外校同学都慕名前来听课,足见孙立群授课质量之高。多年来,孙立群多次获得教学质量优秀奖、优秀教师奖,“孙爷爷”的课,已然成为历史学院的一面招牌。

  待重头

  走下讲台,孙立群的业余生活同样精彩。自认为兴趣比较广的孙立群,对足球有着格外的爱好:“我一直踢到了五十一二岁。起先我最年轻的时候是踢前锋的,我个子不高但跑得很快,在校队是踢左前卫的。后来留校以后就踢后卫,再后来就把门儿。现在踢不了就看足球,天天为泰达队着急,眼看又要到降级边缘。”

  历史的车轮滚滚而过,曾经史院的青年才俊,如今也将届退休之龄。在站好最后一班岗之余,孙立群也透露了自己关于退休生活的一点打算——研究天津的民俗文化。

  “已经到了这个年龄,不服老不行,退下来干点自己有兴趣的事。像我就是对自己家乡有兴趣,毕竟在这生在这长,就对天津的文化、民俗就比较有兴趣。比如天津的鼓曲艺术,就是很有味道的。鼓曲里面很多段子都是历史,比如有讲三国的、有讲红楼梦的,基本就可以拿来映照自己的专业。这也是一种乐趣。”一言一语,都表现出孙立群对家乡天津的热爱。

  将历史学科的价值形容为“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孙立群,在自身的科研和教学工作中,同样将这句诗作为自己的准则。史海泛舟人,一渡一传承,40年的本科教学生涯,孙立群带领无数本科新生真正走进历史、感悟历史、研究历史,将承继自老一辈历史学家的风骨和精神传递给朝气蓬勃的新生力量,以自己的一言一行为历史学科、为南开大学历史学院作出贡献。传承注重基础的学风、弘扬大众史学、得史院英才而教之,将半生心血奉献给历史专业的孙立群耐住寂寞,乐在其中。



感谢原文作者及发布媒体为此文付出的辛劳,如有版权或其他方面的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杭州文史网观点

相关内容
“读什么书 如何读书”来夏新:书卷多情似故人 2024-04-03
观像|邓小南:“山水”之间“阅读”天下 2024-03-14
荣新江:去邓广铭先生家拜年的往事 2024-03-13
吴宗国先生纪念专栏|邓小南:​忆念吴宗国老师 2024-02-02
戴逸 | 治史入门:我的学术生涯 2024-01-25
 
Copyright@2015 www.hangcho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刊登的信息和各种专栏资料, 未经协议授权,不得使用或转载
主办单位: 杭州文史研究会  地址:杭州市政协  电话/传真:0571-8510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