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7年4月18日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后,根据孙中山《建国大纲》的规定,改革了地方建制,撤消道制,实行省县两级制,并规定政治上、经济上有特殊地位的可酌情设市。4月28日,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浙江省分会第三次会议,议决通过筹办杭州市市政厅案,划杭县所属城区(杭州市与杭县的界线在杭州建市后屡有变动)及西湖全部设置杭州市,即东南沿海塘至钱塘江闸口一带,西至天竺、云栖,北至笕桥及湖墅拱宸桥,全城包括城区、西湖、湖墅、皋塘、会堡及江干6个区。这是杭州设市之始。后来根据国际上通行的都市分区制,按城市功能把全市划分为商业、工业、行政、学校、码头、农业、教育、住宅、风景、森林等区;大致以旧城区及湖墅、拱宸桥沿街一带为商业区;拱宸桥西岸及江干闸口为工商业区;沿钱塘江一带为码头区;笕桥附近为农业区;艮山门车站为中心的区域为行政区;浙江大学所在地附近为教育区;松木场、青石桥及上塘河一带为住宅区;新市场及西湖一带为风景区;西湖西南山林为森林区。
杭州湖滨路(1928年) 杭州市区东西相距26公里,南北相距30公里,东北与西南相距36公里,西北与东南相距23公里,共有人口380031人,并推省务委员兼秘书长邵元冲为市政厅厅长(相当于市长)。邵元冲被正式任命为市政厅长后,力图使杭州跻身于特别市行列,按特别市标准组建市政府机构,起草《杭州市暂行条例》,并对城市管理制度作进一步改革。按照西方城市管理模式,于厅内设总务科及财政、工务、公安、教育、公用、卫生六局,呈报中央审批。5月17日,邵氏偕市政厅、科局长宣誓就职,暂假青年会房屋全部为临时办公处。6月20日,奉省令改市政厅为市政府,邵改称市长,市政府设圣塘路(今湖滨路北端),直属浙江省,为浙江省会。从此,杭州正式确立为市的建制。
湖滨路公共汽车(1929年) 杭州正式建市,有力推动了市政建设和经济文化的发展,并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1930年时杭州人口已突破50万人,比建市初期的人口增加了约12万人。1937年3月达到596205人。城区人口增长尤快。杭州建市不久就决定在杭州举办西湖博览会,新市政厅(后改为市政府)并进行一系列的兴革措施:调查户口、兴办自来水厂和电厂、拓宽马路和筑路、增加菜场、设游民艺习所、发展贫民教育、修筑道路、疏浚西湖、改进旅游景区,举办西湖博览会,文化娱乐活动也逐渐社会化。 在辛亥革命以后的杭州城市建设中,几乎每一步都有政府的参与。许多重要环节离开了政府的筹组和支持不可能成功。从民初新市场的开拓、城区规则、市区道路的建设,到自来水厂、邮政、电信、公交、电力、旅游等各方面,政府或直接筹组工程建设机构,或以财政拨款、发行专项债券以及征收特别税等方面筹集资金支持。 这些举措无疑是新制度的产物,又为杭州的未来发展创造了新制度的条件。 城市建制沿革是衡量一个城市发展进程和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它既反映城市在一定历史时期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的发展规模,也反映了城市地理区域的拓展程度。
西湖博览会开幕日之大门外(1929年) 辛亥革命后杭州的政治生态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样式,是杭州市民社会日渐生长、发育的社会背景,革命新城下的杭州,人们的生活在悄然发生着变化。以日常生活消费为中心,杭城居氏在衣食住行、现代休闲和现代娱乐等三方面表现出有别于其他城市的集体记忆的符号;风俗礼仪和民间信仰均出现了革故鼎新的趋势,异质性因素不断增加。总之,清末民国时期是社会由传统向现代转型的初期,杭州人的社会生活随着西方文化的渗透以及工业化、城市化发展而发生了较大变化。
文章原名《建市后市政建设的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