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小漟,乾潭蒋家畈人,祖籍台州。生于清同治三年(1864),被害于光绪三十一年(1905)。家有薄产,幼读诗文,粗通文墨。 据民国8年《建德县志•武备》卷十二第十页载:“光绪二十七年辛丑(1901),分水濮振声乱,北乡(乾潭区)农民韩小漟集众响应,协镇赵昌荣击散之(其下注有‘败之于芝芳山’)。”芝芳山,村名,当时属乾潭庄,距今梅城40里(过乌龙岭的计程),与梅塘、郑田陇同样里程(见《建德县志•疆城》60页)。 韩小漟的造反与濮振声的起义,密切相关,是合二而一的事。所以要知道韩小漟造反的始末,必须了解濮振声组织起义的大概。 当时由于帝国主义的疯狂入侵,浙江会党在激烈的反侵略、反教会斗争中又迅速发展起来,遍及全省。中下层读书人为寻找新的出路,有一部分就加入会党组织,并很快成为会党首领。如宁海伏虎会首领王锡桐(塾师),分水白布会首领濮振声(岁贡生)……正如当时浙江巡抚张曾敭奏折中说:“有学界中人如竺绍康、吕凤樵、赵宏甫、沈荣方、许道亨等,及举人张恭、廪贡生王金发、武生倪经等,皆以士流而为党目。” 浙江会党大多为哥老会系统,而名称各别。平山周编著的《中国秘密社会史》所载:“处州王金宝则称双龙会,衢州刘家福则称九龙会,浦江杜亦勇则称千人会,严州濮振声则称白布会……其余如绍兴竺绍康之平洋党,嵊县裘文之乌带党、金钱党、祖宗教、百子会、白旗会、黑旗会、八旗会等,皆以仇洋为主,以愤天主、耶稣教之跋扈也!此外,属庆帮(青帮)系统的私贩党,则分布在杭州、嘉兴、湖州一带。” 白布会发源于温州,传到处州、衢州、严州以后,继承“反清复明”的传统。濮振声,字景潮,浙江分水(今桐庐县)人,岁贡生,以训导衔候选在家。为建德、分水、桐庐、富阳、新城、临安六县客民(温、台、处迁居来的)的总董事,是白布会的首领。濮为人仗义,家富,精医。韩小漟是白布会成员,是濮振声的属下,是白布会在建德的首脑,当是千夫长。濮振声首领白布会后,欲借此以组织独立军,改白布会为军队编制,设伍长、偏师、队正、哨官(百夫长)、营官(千夫长)等级,自为总帅。据现已80多岁的韩锡连(小漟次子)回忆:“家里平日会友来往联络甚多,送往迎来,开支甚大,以致入不敷出,因而变卖田产,尝与母发生争执。”并说:“会友来往联络都以暗语和辫子结扎方式来辨认是否为自己人。”据此,也可证明韩小漟是白布会成员,而且是这一方的头人。乾潭一带台州迁移来的住户是比较多的。 1900年至1901年间,义和团运动爆发后,濮振声以保护乡里为名,得到清政府允许,借会众以创办团练,名宁清团,又曰宁清会,意谓绥靖清室,目的是反清。公开打着“团练”的旗号,加紧组织训练反清的武装力量。其时,反教会、反侵略在全省各地进一步猛烈展开。广大平民不仅对教士和教民恨之入骨,对清王朝及其官吏也越来越不满,反抗情绪愈来愈高涨。 濮振声在这种形势下,由于白布会群众的迫切要求,于1903年夏秋之间,率领会众在建德、桐庐、新城三县交界处起义,一举袭破清军横村守备营,击败从桐庐前来进剿的官兵,乘胜占领桐庐、分水两县城,然后拟向西进攻严州府城。 白布会起义军纪律严明,“一切侵掠,悉皆禁止,犯者,重则斩首号令,轻则杖枷示禁。故军行所至,咸皆欢迎”(陶成章《浙案纪略》)。濮振声在举义前,“密遣心腹,告谕教士,使之逃逸。既起兵后,禁部下不得轻毁教堂,以罪不在教士,而在官府也”(同上注)。濮振声自己泄漏秘密,于起义十分不利。他虽为起义作了长期准备,但举义是在当地反教会斗争蜂起的形势下仓促决定的,未及与衢州、处州等地的白布会首领商议,约同共举。起义就成为建德、桐庐、分水、新城等地方的白布会众的单独行动。 当时在建德韩小漟集合白布会会众数百人等待于乾潭,并抄了当地百姓所深恶痛绝的一个教徒的家,大快人心,加之纪律严明,深受百姓欢迎。所以,也有深受苦难的农民而非白布会的,参加起义队伍。但未等到濮振声队伍到来,西去攻打严州府城时,起义的风声就已传到府城。清政府闻讯后,当即派协镇赵昌荣星夜率领兵勇,经乌龙岭前来攻打韩小漟。白布会斗志昂扬,奋起抗击,战斗从乾潭一直打到芝芳山(村),历时一昼夜。终因临时集合,武器欠佳,被清军击败于芝芳山(村)。会众乘天黑星散,小漟也逃匿。 两年后,光绪三十一年(1905)春,小漟放松警惕,居然出入长宁庙会,被奸细余某发现告密。官府即派出30个兵勇,由余某带引,韩小漟不及逃避,束手就擒,押至府衙监狱拘禁。 当时在府衙办案的胥吏,与韩小漟稔熟,欲为其解脱,故在上报奏折中称韩是个彪形大汉,力能扛鼎,使与身体矮小、其貌不扬的韩小漟不相符合,企图于押解去巡抚衙门时,只要韩小漟否认是韩小漟,或可开脱。讵知巡抚批复“就地审判,枭首示众”。韩小漟知难逃厄运,故在提审时,毫无畏惧,答辞也直言不讳。当问到你为什么要造反?小漟更是义正词严地痛快陈述:“清政府腐败无能,丧权辱国;官吏贪赃枉法,鱼肉百姓;教士、教民横行乡里,无法无天。老百姓哪能活下去?这不是你们这批狗官逼民造反的么?何必多问!”这些话直气得知府老爷脸色发青,鼠须直翘,口中不停地骂着:“刁民!刁民!”“该死!该死!”连他提起朱笔的手也颤抖个不停。韩小漟当即被捆绑插标,被刽子手们拥赴西门外刑场,慷慨就义,其首级悬于西门城门上,示众三日。韩妻慑于官府对造反家属的迫害,逃匿不敢出面领取韩的身首合葬。由其会党中人先偷葬韩身于西湖西南之郊野,两天后,偷其首埋于西门外之坟丛中。数年之后,才由其子将身首合葬于一处。 濮振声因浙江巡抚派来大军围剿,势不能敌,初在横村埠与清军展开激烈的战斗,退守分水,然后又退至分水北乡百岁坊,又与清军打了最后一仗。战斗失利,濮振声逃匿山中,清军围山劝降。濮振声考虑清军一路烧杀掳掠,百姓遭殃,在清军同意他提出的一不伤害无辜百姓,二不罪及会众的要求之后,下山投降。会众星散,起义失败。 浙江巡抚聂缉槼鉴于濮振声在士民中威望甚高,杀之恐激民变,乃归罪其子而杀之。将濮振声押往仁和县署监禁。1904年2月,陶成章、魏兰经《杭州白话报》主笔孙翼中介绍,两次往访监禁中的濮振声,濮为陶成章出介绍函数通、名片数十纸。陶成章借以遍谒富阳、新城、桐庐、建德等县白布会诸头目。1907年,濮振声瘐死于狱中。据传1911年辛亥革命成功,清帝逊位,民国成立,当时军政府曾颁发抚恤金给韩小漟家属,亲友皆劝其领取,但韩妻囿于“造反”名声不好,余悸未消,而始终未敢去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