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首页 > 武林旧事
 
武林旧事
武林旧事
 
文史动态
 
“钱塘华章”杭州市文史研究馆…
“钱塘华章”杭州市文史研究馆…
讲堂预告 | 苏东坡在杭州鲜…
杭州文史新媒体2024回顾
 
特别关注
 
“钱塘华章”杭州市文史研究馆…
金衙庄:留得庄名万口传
广济桥:一座古桥的前世今生
东岳村转型背后的传奇人物
武林旧事
 
梅开西湖兰韵流芳——梅兰芳杭州演出记盛(下)
来源: 史志杭州微信公众号  作者:徐连经  日期:2020-08-04

这次在杭义演中,有一些趣闻逸事也值得一提。比如,有多位海上名票参与梅剧团在杭的义演是一个创举,助长了梅剧团在杭义演的声势。当时浙江省和杭州市的很多军政要员以及各界头面人物都参与其中,自掏腰包买票看戏捐款。办方还举办了多次茶话会和联欢会,热诚欢迎梅兰芳和梅剧团以及海上名票来杭参加救灾募捐义演。

参加欢迎的外国驻杭领事中,有热爱中国京剧艺术的友好人士,日本驻杭领事松村藏雄及其夫人还在联欢会上分别唱了《空城计》和《三娘教子》选段。还有很多从外地赶来捧场的京剧爱好者,其中一位是来自上海的梅派艺术的“粉丝”,从事金融业的商人邵景甫。一天上午,他在杭州官巷口聚六馆吃面,因其风貌略似梅兰芳,当时有很多市民群众误以为是京剧名角梅兰芳在吃面,纷纷聚集在面馆门口围观。人群越聚越多,致使此君大窘,踉跄而去。此事后经记者作为花边新闻报道而被梅兰芳得悉,又经友人提议,在各界人士最后一天为梅兰芳举行欢送宴会时,梅兰芳应约特地与邵景甫合影照片一帧,作为插图之一,刊登于民国24年(1935)9月29日《东南日报》第2版的《送梅絮语》一文中,照片题图为“真假两梅兰芳”。这也是梅兰芳此行在杭州义演中的一段佳话趣闻。同时,也是笔者经过大量文献资料查证后,为了多年来一直热爱和关注梅兰芳于各地演出中发生趣闻逸事的爱梅人士,确认而提供的一段信史。


640.png

△梅兰芳1935年第三次在杭州义演广告之一(徐连经提供)

在梅剧团完成杭州义演任务后,上海铁路局特地调拨专列,把梅剧团接回上海,稍事休整后,又在上海进行了为时10余天的赈灾义演。

另据报道,梅兰芳和梅剧团接下去又分别奔赴河南、湖南、湖北、四川、福建等省进行救灾义演。民国24年(1935)9月28日,梅兰芳当年的秘书和学生李斐叔于梅兰芳结束杭州义演时透露,那时的梅兰芳每年演出时间只安排一个多月,按照当年义务戏的演出日程及全部助赈的收入看,实际上全年收入都捐献给

灾民了。在民国26年(1937)七七事变前,梅兰芳为救济灾民而进行的义演在媒体报道中是屡见不鲜的。梅兰芳一生不但做了很多乐于助人的善事,而且又在抗日战争期间蓄须明志,拒绝为日伪演出,把息影舞台前几年的主要时间和精力投身到赈济灾民的义演中,从这些感人事例来看,梅兰芳不愧为一位伟大、爱国、博爱、善良的人民艺术家。 


640.webp (2).jpg

△梅兰芳1956年10月第四次在杭州演出时,给《杭州日报》的题词,也印证了他第三次到杭州演出是在1935年(徐连经提供)


四度来杭 风采依旧


梅兰芳先生第四次应邀率梅剧团,并由江苏省京剧团助演,到杭州演出的时间是在1956年10月中旬到11月初,历时20余天,演出了《凤还巢》《宇宙锋》《洛神》《霸王别姬》《贵妃醉酒》《奇双会》6出经典名剧。其中从11月1日到4日是应杭州本地和外省市的广大观众强烈要求加演的4天。演出的剧目是1日的《宇宙锋》、2日的《霸王别姬》、3日的《洛神》和4日的《凤还巢》。在梅先生本人演出的前3天,他的儿子梅葆玖于10月12日至14日主演了《玉堂春》(起解、会审)、《四郎探母》和《生死恨》三出大戏,三日均为夜场,21日又加演了《王宝钏》,为日场。

这次梅先生在杭演出的时间长、剧目多,又一次引起了极大的轰动。所有的戏票早在演出前就全部销售一空,很多观众都是通宵排队购票。在20天左右的演出时间内,有4万余名观众观赏了梅先生和他的小儿子梅葆玖的精湛表演,这在杭城内再次掀起了“满城争看梅兰芳”的热潮。这种完全由广大爱好梅派艺术的观众群体自发产生的对一位京剧艺术大师的热爱,在以往任何时候都是绝无仅有的。而究其最根本的原因,除了梅先生高超的艺术水平之外,还跟他的德艺双馨和他一贯尊重观众、与观众鱼水相依的高尚思想境界相关。


640.webp (3).jpg

△梅兰芳之黛玉葬花造型

在此,有一个极其典型而令人深受感动的例子和大家分享。就在梅先生1956年10月中旬在杭演出前几天,我的一位热爱京剧梅派艺术的发小,上海大学的刘承柱教授,他当时还是一名从杭州去西安交通大学求学的大二学生,获悉梅先生将在杭演出的消息后,因无法分身回到家乡杭州观摩梅先生的表演,就写了一封信,托人转交梅先生,希望得到一份梅先生的亲笔签名。时隔不久,我的这位老朋友真的收到了梅先生于当年10月28日从杭州给他的回信,信内不但有梅先生的回信和用毛笔写的亲笔签名,同时还附带多寄了梅剧团其他几位主要演员的签名。收到梅先生这样一封分量很重的回信,我的这位老朋友真是喜出望外。这份梅兰芳和几位京剧名家的签名从此成了他终生的珍藏,一直保存至今。从这一感人的事例中,我们深深地感受到了一位德高望重、盛名盖世的艺术大师是如何尊重一位普通的青年观众,又是何等尊重与他共事的其他几位艺术家。这是一种何等谦和而宽宏的情怀!品格这样崇高的艺术家,怎么能不受到广大观众和人民群众的热爱呢!


梅派艺术 薪火相传


梅兰芳是中国京剧发展史上的标杆和一代宗师。他所创的梅派艺术,百余年来始终在京剧界和其他剧种,以及广大京剧爱好者中一代又一代地薪火相传,绵延不断。以梅兰芳为代表的中国京剧表演艺术体系在国际上可谓是独树一帜,影响深远。

由远及近来说,梅派艺术在专业人士和业余爱好者中都扎下了深深的根基,形成了几乎无旦不唱梅派的现象。同时,我们认为梅派艺术的流传,也和梅兰芳先生身边有许姬传、许源来、许伯明等几位国学功底深厚的杭州籍文人的辅佐相关。甚至梅派嫡传后人梅葆玖先生也得到了从杭州走出去的吴迎先生的辅佐。吴迎先生本职为建筑工程师,却成了著名梅派艺术专家。

此外,据了解,杭州和其他地方一样,在专业团体及广大业余爱好者和票界中,梅派艺术也是流传最广的主要流派。以成立已有20年历史的公益京剧票房杭州京剧茶座和杭州其他大大小小的票房以及在杭高校的一些业余京剧社至少40余个团体为例,可说是人人爱梅派,处处闻梅腔。这样一种梅兰芳现象的存在,完全符合宋代一位著名文学家周必大在《初寮先生前后集序》中所指出的:“一代文章必有宗,唯名世者得其传。”这就是说,凡是为大家共同景仰和喜爱的文艺作品,必定有优秀的传承,这为文为艺之人又必定是有道德名望可名于一世的人,他们的艺文才能流传百世而不朽。信其然也。

最后,让我们再回顾一下2012年9月,杭州演艺界又一次为弘扬梅派艺术举办了盛大演出活动。上海戏剧学院戏曲学院成立梅兰芳艺术研究室以后,由学院主要领导带领,梅葆玖先生和吴迎先生共同参与,上海戏剧学院戏曲学院数十位师生在杭州红星剧院进行了为期5天、6场的庆祝演出。这也是上海戏剧学院戏曲学院同时成立了谭鑫培艺术研究室后,谭派和梅派生旦对儿戏和梅派经典剧目的首场演出。这次专场演出剧目有《太真外传》《战太平》《坐宫》《打渔杀家》。我们在此要特别对其中特邀的北京京剧院国家一级演员、谭派七代嫡传后人谭正岩与上海京剧院优秀青年演员、梅葆玖先生的弟子田慧合演的《四郎探母》中的《坐宫》一折演出中的一个亮点谈点看法。


640.webp (4).jpg

△梅兰芳与李少春之《四郎探母·坐宫》


这是一出上演率很高的传统戏,当年谭鑫培本人和他的孙辈谭富英与梅兰芳常有合作演出。这次由谭正岩与田慧合演的《坐宫》演唱满宫满调,神完气足,非常规范到位,十分精彩,完全按照当年谭富英与梅兰芳合作的戏路演出,充分展示了谭梅两大流派的艺术魅力。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其中铁镜公主所唱的西皮慢板唱腔中有一句“猜一猜,驸马爷,袖内机关”,过去多年以来常被有的演员改唱为“猜一猜,驸马爷,腹内机关”。现在恢复按梅兰芳原唱词演唱。须知原唱词中用“袖内机关”是有着深层次的文化内涵的。据上海辞书出版社的《辞海》2007年5月第一版2177页“袖箭”条注:“袖箭是古代的一种暗器。在圆筒中装箭,设弹簧,一按机栝,箭即发出。用时藏于袖中,故名”。之后常被用来形容人们心中不知藏着什么秘密。后来还借以形容在与对手交易时暗藏的商业机密,而被称为“袖内机关”。这是一种借喻,而不该用“腹内机关”。因暗箭只能藏在袖内才能发射出去,不可能从腹内发出去。“袖”与“腹”的一字之差,也说明了京剧真是一门有着博大精深内涵的戏曲艺术。所以对传统的经典一定要有敬畏的精神。同时要有严谨科学、认真负责的治学态度,不能随心所欲地妄加改动。这也是一种梅兰芳精神。

正是:梅开西湖,兰韵流芳!



感谢原文作者及发布媒体为此文付出的辛劳,如有版权或其他方面的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杭州文史网观点

相关内容
西湖别墅系列|放庐 2025-01-21
古今西湖名人缘|弘伞募建华严塔 2025-01-21
缅怀周恩来 回顾新中国成立后总理的第一次杭州之行 2025-01-13
百年前的杭城“小菜场” 2025-01-06
校史寻踪|浙江巡抚增韫为报省城开办中等工业学堂情形事奏折(1910年12月27日) 2025-01-02
 
Copyright@2015 www.hangcho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刊登的信息和各种专栏资料, 未经协议授权,不得使用或转载
主办单位: 杭州文史研究会  地址:杭州市政协  电话/传真:0571-8510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