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览会桥 翻寻资料图书,找出一本20多年前的《浙江画报》,上面刊有这篇小文。
1929年首届西湖博览会所造的 大木桥
西湖孤山、白堤以北,西泠桥以东,葛岭、宝石山以南的水面,属里西湖,通称北里湖,又叫后湖。明朝后期,这里大约相当于今孤山放鹤亭与对岸新新饭后之间的位置,曾建有拱桥可以通行,这从当时刊刻的《天下名山胜概记》的《西湖全图》上能够找到。不过,此桥的名称、来历与始终,却无文字可考。300多年后,同样在此湖面,又建成一座长长的大木桥,它,就是许多耄耋老人至今犹依稀可忆的西湖博览会桥。 西湖博览会于民国18年(1929)6月6日至10月20日举办,其宗旨标榜为“奖励实业,提倡文化”。博览会的展览馆、厅,主要借用孤山与北山路一带祠庙、私墅和一些公共场所,并添造屋舍,环北里湖布置有八馆、二所、三个特别陈列处,大门设在断桥东堍。四个半月中,西湖博览会参观人数达2000馀万,其规模、内涵和影响,在中国现代展览史上据有重要地位。
首届西湖博览会 大礼堂 正在建造
当时,孤山北麓林社、放鹤亭、巢居阁、空谷传声至王电轮庄(清雪庐)一线,辟为“八馆”之一的博物馆,展出笼养飞禽走兽和大量动、植、矿物标本、图片、模型等,颇能吸引一般民众。而与孤山隔湖相望的葛岭北山路旧地藏殿东与招贤寺西之间,则建有大礼堂,系博览会中枢所在。大礼堂分上下两层,设3000座位,展览期间的重要讲演和戏剧、音乐演出,均在此举行。礼堂中高悬一水月巨灯,四周各层饰以彩色小电灯,入夜光彩夺目,成为上层要员、各界名流及大批观众早晚往来、集散之热点。为此,特于招贤寺与放鹤亭之间,跨北里湖造长桥以方便人们参观,游走,赏景,憩息。此桥的建筑设计者是杭城著名建筑工程师吴寅,桥名当时有叫大木桥的,有叫长桥通道的,也有叫博览会长桥的,后来通称博览会桥。
大木桥 与 孤山处士桥 相接
博览会桥全长194米,用木桩34排作桥基,每排8桩;桥面、桥栏全以木料构造。桥上自南而北建有三座桥亭:南、北二亭较小,单檐四角;中间一亭重檐八角,体量明显较大。三座桥亭也均为木构,铁皮盖顶,亭围设座筑栏,过桥游人可倚可坐;中亭顶部且装置有扩音机,同步播送大礼堂及博览会舞厅、音乐厅正在进行的讲演、戏剧、音乐节目。 博览会桥地处要冲,构造独特,不但缩短了葛岭、孤山之间的交通距离,而且颇具造景、赏景功能,为民众参与西湖博览会提供了很大的方便和乐趣,一时游人杂沓,川流而过。当时的文艺、实业两栖高手、鸳鸯蝴蝶派主要作家陈栩(字蝶仙,号天虚我生,著《玉田恨史》等小说多种,研制无敌牌牙粉,成立家庭工业社股份有限公司)为这次博览会作歌10阙,全用《风入松》词牌谱成,其中专咏博览会桥与孤山北麓博物馆的一阙唱道: 画桥新作小红亭,最好月中行。游人如蚁笙歌沸,烦煞了和靖先生。尽有笼禽槛兽,与他梅鹤争名。 山坳曲折绕园庭,遮莫厌重经。须知山海搜神记,几曾有如此高明!开拓胸襟眼界,再看水秀山青。 另一位鸳鸯蝴蝶派作家,以文学、园艺而驰誉江、浙、沪的周瘦鹃,专程赴杭游观西湖博览会后,也在游记中写道: 走过那新建筑的长桥,很有兴味。据说从招贤寺通到对面孤山,工程可说不小。桥上有几座亭子,都有游人坐在那里,笑话杂作,一水皆春。
历史上,西湖南岸方家峪(今西湖乡南山村)尚属西湖水域时,峪口曾有过一座石砌平板长桥,就是西湖俗谚“长桥不长,断桥不断”中涉及的原先的长桥。大约在兵荒马乱的宋末元初,方家峪淤塞成为陆地,长桥也废圮了。从桥体亘长的角度看,博览会桥本可说是古时西湖南山长桥的后继者。然而,这座木构长桥存世的岁月却短得很,因为它建成不久,日本侵略者的铁蹄便踏进了东三省,又向南步步逼进,中华山河备遭蹂躏,多少景胜毁于一旦,何况是木构的博览会桥,仅仅自然风雨销蚀,就够它受的了!1942年10月,在日本侵略军占领下的杭州,西湖博览会桥终因无人照料、腐蚀过半而被全部拆除,留下来的,是不同角度拍摄的木桥身影,可让后人想见当年旧物,寻觅和思索西湖风景经历的时代变迁轨迹。
感谢原文作者及发布媒体为此文付出的辛劳,如有版权或其他方面的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杭州文史网观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