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首页 > 禹杭履迹
 
禹杭履迹
禹杭履迹
 
文史动态
 
学术前沿 | 桑兵《新文化运…
讲堂预告 | 漫谈马可波罗与…
著名历史学家、原中国史学会会…
沉痛悼念金普森同志
 
特别关注
 
讲堂预告 | 漫谈马可波罗与…
《坤舆万国全图》与明人的世界…
淳安“四石”
一篇《曲江潮赋》让他一举成名
禹杭履迹
 
赵构迫使“将军卸甲”为哪般
来源:《功过是非谁与评》  作者:何兆泉  日期:2020-08-07


赵构是喜爱西湖山水的。在江南呆久了,他都渐渐淡忘了中原。当年,徽宗赵佶用花石纲长途搬运太湖石、灵璧石,构石为山,凿池引水,设雕阑曲槛,葺亭台楼阁,然后点缀上数不尽的奇花异草,硬是在汴京城内,巧夺天工地造出一个诗情画意的缩微江南。那就是著名的寿山艮岳。那时候,谁能够想到,九王子赵构竟会一朝做了皇帝,而且他还跑去江南,从此更不回头,永远留下了。

 

岳家军将佐图.jpg

岳家军将佐图

当然,赵构留在江南,也是因为他被金人吓破了胆。他做了皇帝后,就遣使不断,只求速和。宗泽“三呼渡河”,赵构却掉头一路南奔。在递送金人的求和信中,他这样说:“某以守则无人,以奔则无地,一身彷徨,局天蹐地而无所容厝,此所以朝夕鳃鳃然,惟冀阁下之见哀而赦己也。”摇尾乞怜之状,跃然纸上。有一天,靖康之变时被金人俘虏北去的秦桧,又突然回到了江南。秦桧抵达临安后,就向高宗献言“南人归南,北人归北”的偏安主张。从此,君臣二人一唱一和,纵有将士还在前线浴血奋战,但对赵构和秦桧来说,前线的牺牲与恢复中原无关,而只是为以战促和、偏安江南所付的代价。

 

金人扶持刘豫做傀儡皇帝,赵构派人表示宋愿意代替齐做大金的附庸。绍兴之后,张俊、韩世忠、刘光世等部屡屡击退金齐联军,把战场从长江沿岸向北推至两淮之间,岳飞甚至北伐挺进,饮马黄河。公元1136年,伪齐以30万大军兵分三路,倾巢攻宋。张俊受命进援淮西,杨沂中等部都受其节制。结果,宋齐两军在藕塘(今属安徽)大决战,宋军大胜,俘获伪军数以万计。“藕塘之战”,同样也被列入“中兴十三处战功”。这次大战后,金人对刘豫心灰意冷,第二年就废除了“大齐”。与此同时,北方又传来徽宗赵佶的死讯,其实他早两年已囚禁而死,只不过这时消息才传到江南。赵构认为现在是天赐良机,便借口迎还生父灵柩的名义,加快了屈膝求和的脚步。公元1138年,南宋正式定都临安,此举等于昭告天下,赵构已释怀家仇国恨,抛弃中原大地了。“中原父老望旌旗”,沦陷区的百姓天天盼着宋军回师恢复,望眼欲穿,哪曾想“南渡君臣轻社稷”,赵构、秦桧们在江南的温柔乡里,乐不思蜀。 当然,赵构、秦桧真要签署丧权辱国的和议,还不得不顾忌前方将领们的意见。张俊没问题,他是死心塌地跟定了赵构,拥戴他保护他,也靠着他享受荣华富贵,自然乐于做皇帝的应声虫。皇帝说阻击金人,他就阻击金人,皇帝说剿灭匪患,他就剿灭匪患,皇帝说撤兵议和,他就马上撤兵,赞同议和。但张俊是张俊,其他将领们呢?比如岳飞,他就跟赵构、秦桧、张俊等人的心思完全不同,岳飞一心一意就是要打回中原去。

 

赵构的祖宗建立了一套重文轻武、以文制武的体制。宋太祖赵匡胤自己就是从武将起家,一夜之间换上黄袍,做了皇帝。前瞻历史,武将专权对王朝统治也都是弊甚于利,唐代后期的藩镇割据是如此,五代时期更是如此。五代乱世的名言就是:“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唯兵强马壮者为之耳!”掌握军队就是掌握权力,军权才是最大的硬实力。谁军权最大,谁就是王侯将相,甚至能改天换地,自己来过一把皇帝瘾。因此,赵匡胤做了皇帝,赵普就提醒他武将权力还是太大了,一旦萌生异心将不堪设想。赵匡胤刚开始还听不进去,觉得那都是自己的结拜兄弟啊,他们和自己一道出生入死,自己对他们也是恩重如山,怎么可能会反叛呢?赵普徐徐问道:“后周皇帝柴荣对皇上也是恩重如山,那您怎么会‘黄袍加身’?难道这些人的部下就不会争相效仿,也将黄袍披到他们的主帅身上吗?”这番话把赵匡胤震住了。赵匡胤后来说,自己可以马上得天下,但治天下还要靠文人哪,读书人懂得天底下的大道理,他们懂得多,也看得远。他没有说完的后半句是,比起手握重兵的武将来,读书人还很安全。读书人到底安全不安全,姑且不去说它。反正赵匡胤是认真听取了赵普的建议,他没有像许多开国皇帝那样大杀功臣,而是通过“杯酒释兵权”,在推杯换盏间,就把原来一班结拜兄弟手里的枪杆子和和气气收了回来。赵宋由此建立起完善的中央集权制度,针对武将和地方,打出了“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等一套组合拳,如此一来,权也收了,钱也收了,兵也收了,天下就太平稳定了。只可惜,这套东西管得了宋朝内部,却管不住周边的游牧民族。两宋之际,兵荒马乱,又陷入一个靠拳头说话的年代。战争多了,读书人只会纸上谈兵,加上将在外、君命还有所不受呢,“以文制武”的那一套,自然而然就被打破了。于是,南宋初期,内轻外重、武将专权的格局再度形成。当时,南宋王朝的主力军并非那些驻扎临安、担任扈卫的侍卫亲军,而是五支方面大军,各军分别由五大帅领导,他们就是张俊、韩世忠、刘光世、岳飞和吴玠。其中,吴玠一直在西面负责川、陕防务。岳飞则最为年轻,他做过张俊的部将,但凭借杰出的军事才能,迅速成长为方面军的最高统帅,所带军队人数甚至超过了张俊等人,最高达到十万之众,实力也最为强大。其后,刘光世因为拥兵自重、带兵不力,率先被解除了兵权。吴玠在公元1139年病故,他的弟弟吴麟此后继续担任川、陕方面军的要职,但吴氏家族的实权已被朝廷趁机分割。于是,军权最大的,就数张俊、韩世忠和岳飞了。虽然,赵构一有机会,就对张俊等人反复叮咛,“爱卿的军队都是朝廷的军队”,但将帅们在外带兵久了,根本挡不住他们的日渐坐大。那时,大家都只知道张家军、韩家军和岳家军,士兵这样叫,百姓这样叫,甚至金人也都这样叫,几乎所有人都习以为常,唯独赵构,却越听越不是滋味。

 

研究历史的人总是说,赵构、秦桧们执意要与金议和,要议和,就必须要先削兵权。听起来,削夺兵权与绍兴和议之间,一前一后,形成时间上的先后关系, 也构成逻辑上的因果关系。但事实上,对于赵构来说,他要对金和议,也要收回兵权,两样一个都不能少,根本说不清孰轻孰重、谁因谁果。和议与削权,一外一内,两手都是赵构和秦桧稳定局面的头等大事。赵构可以放下“靖康之耻”,却不会忘记“苗刘之变”。更何况,攘外安内的“祖宗家法”,早已深入他们的血脉骨髓。想当初,张浚做宰相,他就以大将重兵难制,想要收取军权统归都督府,另用文臣来总兵,恢复以文制武的那一套。后来,赵鼎做宰相,又“抚循偏裨,以分其势”,即通过提拔诸帅的裨将、移置别处的办法,达到分化分割主帅实权的目的。这大概巧妙借鉴了汉武帝时主父偃所用“推恩令”这样的软手段,“推恩令”不劳朝廷征伐,日削月夺,就让西汉的封建藩王纷纷瓦解。这真是一个高招。总之,张浚、赵鼎、秦桧……南渡宰相换了一个又一个,但每个人都在想尽办法削弱武将权力,秦桧不是第一个,也不是最后一个,初衷不改的还是皇帝赵构。

 

绍兴十一年(1141)四月,柘皋之战刚刚结束,秦桧就向赵构密奏,乘大胜之机,把手握重兵的诸路大军统帅们,一齐召回临安。于是,在论功行赏的名义下,京东、淮东宣抚使韩世忠,淮南西路宣抚使张俊,湖北、京西路宣抚使岳飞都被诏令还朝奏事。张俊最先回朝,韩世忠很快也回来了,最后,驻军最远的岳飞也从鄂州赶到了临安。朝廷将三大宣抚使都留在了临安,韩世忠、张俊改任枢密使,年轻的岳飞改任枢密副使,枢密使、枢密副使近似于国防部长和副部长,听起来名位很高,但这次其实是“明升其官,暗夺其权”。三大统帅表面上留在了中央任职,实际上却失去了领兵宣抚的实权。

 

岳飞奉召班师图.jpeg

岳飞奉召班师图

张俊最清楚赵构和秦桧的心思,于是曲意迎合,率先请纳兵权,上奏称:“臣已到枢密院治事,见管军马,恳请拨入御前使唤。”将军卸甲酣歌舞,这正中皇帝下怀,赵构自然笑纳,还赐诏对张俊加以奖谕。很快,皇帝又下了一道诏令,直接撤销了三大帅的宣抚司,地方大军由原先的统制官“各统所部,自为一军”。从此,赵构收回了方面大军的权力,所有在外正规大军,番号之前都要冠以“御前”两字,表明这都是皇帝的军队,从此都叫“赵家军”,而不再是什么“张家军”“韩家军”或“岳家军”了。

 

赵构、秦桧的计谋得逞,如愿以偿地收回了将帅的兵权。他们在意的是自己屁股底下的座椅,为此不惜大大削弱王朝的前线国防。“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这是南宋一位叫林升的书生,题写在临安旅店墙壁上的讽刺诗。西湖上的歌舞升平,终究不能洗涤南宋人民内心里的痛苦和郁闷。国事难堪,书生们因为抱负不伸而苦闷寥落,武士们因为壮志难酬而纵酒悲歌,就连养在深闺的妇女,也因此而生出漫天消沉的愁绪。李清照这位宋代最杰出的女词人,北宋灭亡后也飘零南渡,晚年流寓临安。但终日面对好山好水,这位才女却是“过眼西湖无一句”,再也没有了少女时代的无忧无虑,只有在往事如烟的回忆里,依偎岁月一起憔悴。

相关内容
湘湖轶事|湘湖《小竹里馆图》旧事 2024-11-20
《走近西湖》论文集|徐吉军、董顺翔:南宋临安西湖饮食文化浅析 2024-11-20
我荐|钟毓龙:《诗词曲语辞汇释》作者张相小传 2024-11-19
思想汇|司马一民:李白有没有到过湘湖? 2024-11-19
淳安“四石” 2024-11-18
 
Copyright@2015 www.hangcho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刊登的信息和各种专栏资料, 未经协议授权,不得使用或转载
主办单位: 杭州文史研究会  地址:杭州市政协  电话/传真:0571-8510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