拱宸桥地区在民国初年才出现私塾,文化教育事业相当落后。当时只有一所公立小学即现在的拱宸桥小学,叫国立大同小学,校长俞永年,只有4年制。 其他有2所私塾,一所叫“小竹小学”,原址在“八二五”厂附近,有学生20来人,后迁址到宁波路;还有一所在福海里,校长姓蔡,也是教教百家姓、千字文之类的启蒙小学。 杭一棉职工子弟小学的开办,意义比较大,因为它是当时仅有的能让职工子弟上学的学校。这所学校是由于抗战胜利后,杭一棉处在发展的黄金时期,产销两旺,我地下党朱文伟同志乘机以办职工福利合法的名义,通过劝说的方式向资本家争取得来的。 在旧中国,拱宸桥几乎没有医疗机构,只在20世纪40年代年代政府才在拱宸桥设有北区诊疗所,原址在现拱宸桥工商银行(拱百隔壁),但没有住院部,也没有开刀等手术,只是各科齐全,面积约有200—300平方米,后来改为拱墅区卫生所,迁往卖鱼桥,在大同弄留下一个卫生站。拱宸桥的私人诊所在解放前夕增加了不少,主要有以下一些: 江理陵诊所,是当时最有名气的,诊所在原丽水路,就是大同街轮船码头下客站旁。1946年开诊,主要有内外科、小儿科、妇产科,诊所有100多平方米,有10多位医生护士。值得一提的是诊所的主人江理陵先生,他原是国民党的少校军医,医术高超,精通几国外语,对贫民百姓持同情态度,经常免费为一些水上船家及穷人看病接生,甚至倒贴药费,在当地有口皆碑。江理陵先生解放后是开业医师的小组长,民主促进会的小组长,市二医院的业务骨干,可惜英年早逝。 徐宝华诊所在拱宸桥边原豆制品店过去二三间门面,诊所只有夫妇两人,专门西内科,后调往剪刀厂做厂医。 张瑛助产所在永和弄,原拱宸桥石油商店旁的弄堂内。 潘德荫、胡京吾诊所在丽水路156号,开设牙科诊所,后来都并入市二医院工作。 另外,在福海里三八酱油厂内原来有西医诊所,有三间门面,专门看小儿疳结,医生姓顾。 本文根据范传根、邓琴香等口述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