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首页 > 禹杭履迹
 
禹杭履迹
禹杭履迹
 
文史动态
 
新书抢先看 | 读《明代湘湖…
浙工大举办南宋临安古都与中国…
新书 | 《吴庆坻行纪二种》…
新书 | 《浙学未刊稿丛编第…
 
特别关注
 
钱塘江大桥炸桥的回忆
《唐诗三百首详解编注》的作者…
宋杂剧与瓦舍勾栏
谭其骧一纸定隆中
禹杭履迹
 
吴、会的第二次分治
来源:《杭州初史论稿》  作者:陈志坚  日期:2020-08-18

西汉会稽郡地域广大,为汉代所有郡中地域最广的,相当于今天的两个半省。这种局面,首先是因为会稽郡地广人稀,特别是钱塘江以南的广大区域,人口更是稀少。

 

但到了东汉,会稽郡领域有所变化,较多出现新的郡县设置。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北部析置出吴郡,影响深远。

 

《后汉书•顺帝纪》载,永建四年,“分会稽置吴郡”。

 

《续汉志》吴郡下司马彪自注云:“顺帝分会稽置。”

 

《会稽典录》:“朱育曰:永建四年,刘府君上书,浙江之北以为吴,会稽还治山阴。”《水经注》:“永建中,阳羡周嘉上书,以县远赴会稽至难,求得分置。遂以浙江西为吴,以东为会稽。” 李吉甫《元和郡县志》云:“永建四年,阳羡令周嘉、山阴令殷重,上书求分为二郡。” 综合以上资料,我们可以知道这一吴、会分治的过程如下:顺帝永建四年,阳羡令周嘉、山阴令殷重,以县远赴会稽至难,求得分置。会稽郡刘府君采纳了他们的建议,并上书朝廷,求分为二郡。遂在这一年,以钱塘江以西为吴郡,钱塘江以东为会稽。自此之后,吴、会再没有合并。

 

吴、会分治的原因之一,自然首先是因为会稽郡境过大,特别是钱塘江以南地区,还要跨越钱塘江,来往更是不便。政令不便传达,赋税等也不便转输。这个情况的背后,则必然是由于钱塘江以南地区,在汉代的长期稳定发展中,经济、人口得到了长足的增长,以致管理的难度增加。实际上,历史上进行行政区划的新的划分设置,几乎都是经济发展的结果。谭其骧的《浙江省历代行政区域——兼论浙江各地区的开发过程》一文,早已有过精辟论述,广为学界所知。

 

不过,在这里,我们还需要注意一点,那就是两汉时期,郡太守的职责权力很大,几乎就是一方诸侯。严耕望等人论证,汉代太守之权威很大,以致汉人有两重君主之观念,皇帝为一君,太守为一君。虽然从汉武帝开始,设置刺史以监察地方太守,但太守的权威,特别是在地方的权威,有增无减。相对而言,县一级的权威就要弱很多。也就是说,县令往往在行政事务上,要听命于太守的指挥。因此郡治所在和属县之间的往来交通方便,就显得十分重要 了。这大概是吴、会之所以分郡的一个官制方面的重要原因吧。

 

还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吴、会分治,表面上是析置出吴郡,但实质上讲,则是析置出一个新的会稽郡。因为原会稽郡治所在吴,政治中心自然也在吴;而吴、会分治之后,钱塘江以南的政治中心,就在山阴了。所以,表面上是钱塘江以北出现了新的吴郡,实质上却是钱塘江以南出现了一个新的地区中心来。这点不可不察。

 

毫无疑问,这一分治,为钱塘江以南地区的会稽郡发展,带来最大的好处。

 

分治以钱塘江为界,则分治以后的杭州地区的诸县,自然都在吴郡境内。根据《续汉书•郡国志》可知,吴郡领十三城:“吴、海盐、乌程、余杭、毗陵、丹徒、曲阿、由拳、安、富春、阳羡、无锡、娄。”与《汉书•地理志》中所见的会稽郡属县对比,多出一个“安县”,其余十二城皆载于《汉志》。

 

对此安县,钱大昕《三史拾遗》卷五说:

 

前《汉书》,晋、宋《志》皆无此县,本《志》又不言何年所置。前无所承,后无所并,疑即“娄”之讹。因“娄”讹为“安”,校书者不能是正,疑有脱漏,又增“娄”于“无锡”之后,并改“十二”城为“十三”。

 

钱大昕认为“安县”为“娄县”之讹,这一观点为后人所接受。钱林书的《续汉书郡国志汇释》、李晓杰的《东汉政区地理》等,都赞同。不过钱大昕以为吴郡当领十二而非十三城,李晓杰认为不妥,他指出:

 

吴郡尚应领钱唐一县,所领之总县数仍当为十三城。 钱唐,《汉志》属会稽郡,而《续汉志》不载,然《后汉书•独行列传》之《戴就传》中载有是县,据此载可断定在永建四年前有钱唐县,而钱唐在浙江北岸,会稽析置吴郡时,应改隶吴郡,故《续汉志》显然失载该县,当补。

 

我也同意这个看法。

 

从前后两《汉书》的这一对比来看,钱塘江以北地区,在两汉时期并没有增加什么属县。当然,不能说经济没有发展,只不过这一地区的行政大发展,要到孙吴时代,才显现出来。

 

东汉时会稽郡分为两个一级政区——吴郡和会稽郡,两郡以钱塘江为界,隐然有当年吴越争霸的意思。而苏州和绍兴依然还是两郡治所所在,也就是说,这两个地区中心的地位一直没有动摇。吴郡和会稽郡这两个中心的地位,是历史形成的。他们各自都有一个很好的腹地支持——吴郡有太湖流域,而会稽郡有宁绍平原,这两地自然条件优越,开发成熟,经济发达。事实上,人们常用“吴会”一词来指称太湖流域直到宁绍平原这一区域。这一称呼说明, 吴、会地区是一个有内部统一性的区域存在。杭州地区的发展,虽然与吴郡密不可分,但与会稽郡的发展一样密切相关,这甚至比吴郡的影响更大。

 

关于历史上“吴会”一词,有两种解释,一种认为“吴会”所指就是指“吴”,指苏州一地,“吴会”的含义是“吴为一大都会之地”。另一种则认为“吴会”指两个地方,吴和会稽,“吴会” 是一个合称。关于这方面的讨论,清代学者从顾炎武开始,有多人涉足。顾炎武《日知录》卷三十一有“吴会”条,赵翼《陔余丛考》卷二十一有“吴会”条,沈叔埏《颐彩堂文集》卷四有“吴会说”。问题已经比较清楚了,读者自可参考。

相关内容
《走近西湖》论文集|司马一民:白居易夜宿孤山寺竹阁 2024-12-23
西湖之谜系列|济公活佛是僧还是神? 2024-12-20
西湖百亭|杨堤景行碑亭 2024-12-19
湘湖轶事|“八龙”韩纬在萧初探 2024-12-19
宋杂剧与瓦舍勾栏 2024-12-18
 
Copyright@2015 www.hangcho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刊登的信息和各种专栏资料, 未经协议授权,不得使用或转载
主办单位: 杭州文史研究会  地址:杭州市政协  电话/传真:0571-8510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