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7年9月6日杭州建立了第一个新闻团体——杭州新闻记者联合会。这是从1926年秋季由陆舒农、殷再为等发起,经过三次筹备会议讨论、征求会员加入,才在平海路原省教育会(今市总工会)举行大会成立的。会址设在学士路星远里口潘起凤家,后又迁设于青年路尚农里口三五日报社。联合会曾先后经历四届执监委员会,每届推执行委员3人、监察委员1人。该会施行的重要工作是:一、1927年冬组设新闻通讯社,由会直辖,负责人先是沈雨苍、殷再为,后改樊迪民主持,至1929年8月停办。二、1928年9月参加杭州各界民众废约委员会,由会通知各报出版废约特刊,广事宣传,并推樊迪民为游艺股主任,组织化妆演讲,响应因“五三”济南惨案引发的力争废除不平等条约的斗争。三、同时邀请邹韵清、李璎等举行歌舞演出,筹募得基金千余元,使该会可以不受任何方面津贴。四、1929年8月组织民众阅报运动,至10月3日在西湖博览会大礼堂举行宣传大会,并由汽车队游行散发传单,在市区另有流动演讲队讲解宣传内容。1935年另一次阅报运动宣传周就较为逊色了。五、该会还于那一年10月组织浙江新闻史编纂委员会,推项士元起草,会员都广征资料,将早期报社、通讯社及报业从业人员历史、各种报刊实物送交该会集中,以供采择。这时因规定须将新闻记者团体改称公会,会所迁到柴木巷23号樊慕文医寓。由于会中人事变动,项士元将已编撰的浙江新闻史稿,以个人名义由之江日报社印刷出版。 杭州市新闻记者公会由原来的记者联合会改名,重行改选,执监委员改称理监事。其时杭州民国日报社改组为东南日报,由陈果夫任董事长,胡健中任社长,在众安桥井字楼转角兴建新屋。其左边后面竹竿巷内尚有隙地,毗连岳王庙照墙,经该会与国民党杭州市政府洽商,准拨该处公地为该会产权,当即授予地契。遂由全体会员向各界募集建筑经费5000余元,设计自建5开间二层楼屋一座。楼上右为办公室,中为会议室,左为大礼堂,可容300座位,平时作为体育活动及阅报室。楼下为资料室,备图书甚多,供会员参考,并由会员住会管理,至1937年冬,杭州将沦陷始撤退。在我国各地新闻记者公会中,能自建会所的,仅此一家。这处楼屋曾被日本宪兵队做过监狱,日军宣告投降后,在《东南日报》复刊时一起被接收。1946年该会复会,加以修葺后,即在会内办公开会。初由《东南日报》副社长刘湘女任理事长,中央通讯社杭州分社社长张明烈、《东南日报》编辑胡铠,《浙江商报》总编辑钟韵玉、《大同日报》编辑宋子亢等为常务理事。1948年改选张明烈为理事长,胡铠等仍任常务理事。1949年5月杭州解放前夕,经该会理监事联席会议通过,推选胡铠为代理理事长。会系属自由职业团体,有相对的独立性,每届改选,竞选极为激烈。 该会于1935年曾通电反对国民党的报纸新闻检查措施,经力争后,国民党被迫撤消检查。为纪念这一行动,这年的第一个记者节,还举行了全国报纸展览会,盛况空前。以后每年逢此节日均举行活动,有庆祝会、聚餐,并为会员搞点福利。该会曾出版《杭州记者》一书,有会员录及有关各报的各项写作,戈公振曾称誉为敢持公正舆论。在国民党搞“国大代表”、“立法委员”选举时,由于张明烈等甘心为国民党所利用,曾向部分会员拉票。 杭州外勤记者联谊会成立于1945年冬,由徐迟、马园太、胡沧粟等负责。活动地点在湖滨路西湖饭店舞厅,各报外勤记者及上海各报驻杭记者每晚在此集合,交换消息。后又于大华电影院办京剧清唱等娱乐,搞聚餐、旅游等活动也很多,是新闻团体中最活跃的一个。 杭州市编辑人联谊会成立于1946年初,各报均推选编辑一人任干事,总干事为胡铠,另设监事一人由《东南日报》总编辑汪远涵担任。该会会员均是各报任实际编辑的人员,要求比较严格。平日交流新闻学术研究及经验,互相启发,具有一定作用。此外由于为会员搞福利,因此曾为某些报社领导所不满而多次受到压力。经过三次改组,其中有一次曾改称为省会报社编辑人协会,而性质未变,主要负责人胡铠始终担任总干事。该会利用编辑的地位,每一活动均由各报刊载新闻报道,在社会上有一定影响。杭州解放后即停止活动。 杭州市报社商业同业公会是以报社为单位的,它的惟一工作是专给各报办理配给白报纸的订货和领运。从抗日战争胜利以后到解放前,一直由刘湘女、许廑父为负责人,而实际去上海订货、南京领运,大多由笔者理其事。当时的会员报社有《东南日报》、《正报》、《工商报》、《大同日报》《大华日报》、《天行报》、《西湖晚报》、《杭报》、《大杭报》、《杭县日报》、《之江日报》、《浙民日报》等10余家,所配的大多是苏联的卷筒报纸。 中国报学社杭州分社成立于1925年。由上海总社《时报》总编辑戈公振派黄树芬来杭组织,社址在慈幼路知足里口,由项士元等任理事,各报编辑、外勤记者参加为社员,人数不少,但无建树,不久即自然淘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