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首页 > 武林旧事
 
武林旧事
武林旧事
 
文史动态
 
【重磅新书】吴铮强:《真假南…
浙水敷文 · 名碑赏析丨何谓…
孔庙讲堂预告丨冯立:书翰千载…
【会议】“纪念马可·波罗逝世…
 
特别关注
 
“船形馆”怎么会来到梅登高桥…
辛亥革命与杭州驻防旗营
百年前风靡一时的杭州旅游指南
南宋临安的防火组织与消防队
武林旧事
 
毛泽东“西湖寻梅”
来源:《西湖寻梅》  作者:  日期:2020-09-02

毛泽东对梅花具有深厚的感情,在他生前使用的器物中,处处留有梅花的影子。据说,在韶山毛泽东同志纪念馆展出的遗物中,有二百多件产自江西景德镇和湖南醴陵的生活用瓷,包括碗、碟、茶杯、笔筒、烟灰缸等,都绘有各种梅花图案。除了瓷器之外,他日用的地毯、手帕、桌布等也多绣有梅花图案。在中南海,毛泽东的寓所旁也有几株挺拔的百年老梅,冬日大雪之时,毛泽东便会在百忙之中抽空立于梅花之下,欣赏在漫天大雪之中怒放的红梅。“梅花欢喜漫天雪,冻死苍蝇未足奇。”雪中的红梅,不知寄托了他多少情怀。

毛泽东手书林逋诗句.jpg

毛泽东手书林逋诗句

毛泽东对杭州有着特殊的感情,1953年至1975年二十二年间,他一共到杭州四十次。杭州的梅花对于毛泽东来说是再熟悉不过的了,孤山的林和靖也是他极为欣赏的人。在杭州时,他曾专门前往孤山寻访林和靖的旧迹。他也非常喜欢林和靖的诗歌,一次在杭州时,他曾要秘书田家英帮他借林逋的诗集,田家英托好友史莽找到了两个版本,一种是涵芬楼影印双鉴楼所藏明抄本《林和靖先生诗集》,另一种是清康熙吴调元校刊的《和靖诗集》。他尤其喜爱林和靖的梅花诗,曾手书《山园小梅》中的名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他也曾一日三找咏梅诗,那是在1961116日。那天早上6,毛泽东写信给秘书田家英:“请找宋人林逋(和靖)的诗文给我为盼,如能在本日下午找到,则更好。”田家英很快将林和靖的诗文带来了, 毛泽东翻阅了一下其中的咏梅诗,没有找到自己想要的内容。于是上午8时半,毛泽东再次给田家英写信:“有一首七言律诗,其中两句是‘雪满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是咏梅的,请找出全诗八句给我,能于今日下午交来最好。何人何时写的,记不起来了,似是林逋的,但查林集没有,请你再查一下。”不久,毛泽东自己想起来了,于是又追加了一封信:“家英同志:又记起来了,是否清人高士奇的。前四句是:琼姿只合在瑶台,谁向江南处处栽。雪满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下四句忘了。请问一下文史馆老先生,便知。”田家英很快查出,此诗是明代高启的《梅花》九首之一,后四句为“寒依疏影萧萧竹,春掩残香漠漠苔。自去何郎无好咏,东风愁寂几回开。”毛泽东深爱此诗,于是挥笔抄录了这首诗,并在前面加了一段引子云:“高启,字季迪,明朝最伟大的诗人。“可见毛泽东对其人其诗的赞赏。王祎曾评论高启云:“季迪之诗,隽逸而清丽,如秋空飞隼,盘旋百折,招之不肯下。又如碧水芙渠,不假雕饰,翛然尘外,有君子之风焉。”谢徽云:“季迪之诗,缘情随事,因物赋形,横纵百出,开合变化而不拘于一体之长,其体制雅醇,则冠裳委蛇,佩玉而长裾也。其思致清远,则秋空素鹤,回翔欲下,而轻云霁月之连娟也。其文采缛丽,如春花翘英,蜀锦新濯。其才气俊逸,如泰华秋隼之孤骞,昆仑八骏追风蹑电而驰也。”高启的才情可见一斑。毛泽东开始之所以误记成林和靖所作,大概是觉得这句诗只该林和靖这种高士写得出吧!他如此赞叹高启,也能从侧面看出他对林和靖的敬佩。

毛泽东手书《卜算子•咏梅》.jpg

毛泽东手书《卜算子•咏梅》

毛泽东为什么一个上午三找咏梅诗呢?如果我们知道毛泽东那首著名的《卜算子·咏梅》的初稿就是于196111月在广州完成的,便可知他如此急切的寻找咏梅诗的原因所在。那段时间,他集中阅读了大量的咏梅诗,正是为创作新词作准备。是年123日至8,毛泽东又来到杭州视察。其实,毛泽东在这一年的7月已经来过杭州,隆冬时节咏梅新词初成之时再次来访,不知是否有来此探梅之意。毛泽东随后回到了北京,当月便将广州完成的初稿改动了几个字后定稿为《卜算子·蟃梅》: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蟃梅》后来改为《咏梅》。从传世墨迹看,“读陆游”,墨迹作“仿陆游”,“悬崖”,墨迹作“悬岩”。有不少人怀疑这幅墨迹是否真正出自毛泽东之手,但不可否认的是此词是毛泽东的创作。

相关内容
“船形馆”怎么会来到梅登高桥旁 2024-11-15
辛亥革命与杭州驻防旗营 2024-11-15
百年前风靡一时的杭州旅游指南 2024-11-13
浙档精品丨萧山围垦记忆:是珍贵岁月,更是精神财富 2024-11-13
校史寻踪|清末浙江高等学堂之学风 ​——和风篇呈吾师张阆声先生(1941年11月1日) 2024-11-11
 
Copyright@2015 www.hangcho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刊登的信息和各种专栏资料, 未经协议授权,不得使用或转载
主办单位: 杭州文史研究会  地址:杭州市政协  电话/传真:0571-8510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