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时期,《民族日报》在於潜鹤村这个祠堂里吹响了浙西抗日的民族号角。到了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因为年久失修,原来的祠堂变得老旧不堪,成了村里人的杂物堆场和畜栏。
1983年5月,从於潜走出去的《民族日报》创办人之一,临安籍经济学家、中国社科院顾问骆耕(1908—2018),回到於潜鹤村探访民族日报社旧址。当他看到老祠堂的破败景象时,十分惋惜,流下热泪,激动地拉着一位当地陪同人员的手,一个劲地说:“不能这样,不能这样,一定要把这里保护好,保护好!
这位陪同人员就是时任临安县天目山自然保护区管理处主任兼党总支副书记的徐观德。那一天,听骆老讲述了《民族日报》在抗日战争时期的烽火岁月,徐观德深受触动,下定决心:“我,一定要保护好这里。”1983年9月,徐观德退休。从那时起,他凭着一股对传承历史、教育后人的坚定信仰,为保护、修缮民族日报社旧址,建立民族日报社纪念馆,丰富纪念馆展厅物品,宣传介绍民族日报社走过的峥峠岁月和光辉历史,孜孜不倦、奔走忙碌了33年,把一生积蓄、毕生精力都奉献在纪念馆里,直至2016年底以84岁高龄因病离世。
1983年8月,徐观德老人自掏腰包4000多元把村里打算要卖掉的祠堂买下来,将革命遗址保护下来。1985年,徐观德下决心建民族日报社纪念馆,四处奔走争取资金,得到省、市、县、镇各级相关部门的资助,真的把馆建了起来。看到徐观德真建起了纪念馆,村里一些原本就在民族日报社打过临工的老人把保留下来的报纸、工作卡等资料都捐献了出来,充实展陈资料。为了让展陈物品更丰富,徐观德老人自费东奔西走,想方设法联络当年在民族日报社工作过的同志及其后人,征集、收集当初办报的实物、资料。前文提到的四开印刷机,就是徐老从萧山寻访来的。虽然不是当初那一台印刷机(印刷机实物几经辗转,现陈列于杭州日报报业集团二楼的报史展陈室),但与当初那一台基本上是一个样。
在徐观德老人的精心守护下,民族日报社旧址得到了越来越好的保护和利用。1988年,临安县政府将民族日报社旧址确定为临安县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00年前后,临安市政府依照“修旧如旧,维持原有格局”的原则,对旧址建筑进行全面修缮。2004年9月,民族日报社旧址修缮完成并免费开放。
民族日报社纪念馆
2011年8月,临安市政府对纪念馆周围进行征地拆迁,对周边的旧址进行进一步保护,并修建纪念馆综合楼。2015年,临安市委、市政府对纪念馆展陈内容重新规划,在原民族日报社纪念馆内设“猎猎报旗”“卓绝抗争”“喋血报坛”“英雄流芳”“天目烽火”五大板块,集中展示《民族日报》创刊的全过程。在综合大楼一楼用“红色记忆”“抗战烽火”“志士仁人”三个篇章展示了抗日战争时期於潜地区的斗争史实。
民族日报社纪念馆现为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浙江省党史教育基地、杭州市党史教育基地、杭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感谢原文作者及发布媒体为此文付出的辛劳,如有版权或其他方面的问题,请与我们联系。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杭州文史网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