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首页 > 禹杭履迹
 
禹杭履迹
禹杭履迹
 
文史动态
 
新书抢先看 | 读《明代湘湖…
浙工大举办南宋临安古都与中国…
新书 | 《吴庆坻行纪二种》…
新书 | 《浙学未刊稿丛编第…
 
特别关注
 
钱塘江大桥炸桥的回忆
《唐诗三百首详解编注》的作者…
宋杂剧与瓦舍勾栏
谭其骧一纸定隆中
禹杭履迹
 
《又见南宋——古代笔记中的大宋骨》
来源:南宋临安的“大世界”  作者:  日期:2020-12-10

“这日子过得端的无聊。”殿前都指挥使杨沂中经过军营时,又一次从将士ロ中听到了这样的埋怨。

 南宋定都临安后,城内外驻守着大量军队。驻军除平日操练之余,别无他事,渐渐觉得百无聊赖起来。况且,军中大部分官兵都是西北人,还带着家眷,初来江南,生活上难免不太适应。

这一情况,杨沂中看在眼里,记在心上。他暗自思忖着得想个法子让将士们聊以消遣,尽快在这背井离乡、人心惶惶的日子里安定下来。杨沂中也是从前朝走过来的,北宋京城瓦舍的欢闹景象他至今印象深刻,于是思来想去,他最终决定就在临安城外的军中开设瓦舍,召集歌伎歌舞弹唱,让将士们在闲暇之时有个消遣娱乐的场所。

顺应民心之事必然受人欢迎,军中瓦舍一开,城内外顿时便兴起了瓦舍热潮。南宋临安城内外,欢声笑语的“大世界”如雨后春笋般纷纷涌现。

市民的崛起,瓦舍的盛行

瓦含萌芽于隋唐,兴盛成熟于两宋。两宋时期,随着农业的发展、工商业的日趋繁荣,人口不断向大都市聚集。北宋都城开封和南宋都城临安,人口最多时,都超过百万。在此背景下市民阶层逐渐登上了历史舞台。

市民需要娱乐,便接纳了流落在民间的百戏杂技艺人。而百戏杂技在市井演出需要场地,于是瓦舍应运而生并蓬勃发展了起来。瓦舍的兴起,使本来发源于民间的百戏杂技重新回到了民间。

瓦舍,又称为瓦、瓦子、瓦市、瓦肆等。瓦舍里用栏杆围起来作专门表演节目的地方,叫“勾栏”。瓦舍原是临时集合、以演艺的勾栏为中心的集市,后来逐渐演变为一种固定的大型演艺场所,也是当时各种娱乐场所的通称,犹如今日的上海大世界娱乐中心。瓦舍勾栏是当时市民文娱游乐的重要去处,也是宋代市民阶层崛起、市民文化勃兴的一种标志。

随着北宋的灭亡,瓦舍曾一度消失。直到南宋初杨沂中在临安城外率先重开瓦舍,瓦含才得以复苏,并很快有了进一步发展,其繁盛之状远超北宋。这种融娱乐、市场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游艺场适应了时代需要,因此城外很快就相继兴起了多处瓦舍,继而又从城外向城内发展,修内司不久即顺应潮流于临安城内建立了五处瓦舍,以供市民游玩消遭。

不多久,临安城内外便已瓦舍林立。北宋开封的瓦舍仅有十处,南宋临安的瓦舍数量有多个说法:一说有二处,其中五处在城内,十八处在城外;一说有二十五处,五处在城内,二十处在城外。瓦舍所处位置涵盖了城内外四面八方,其中位于御街上的瓦含即有中瓦、大瓦、北瓦三处,尤以北瓦为最大,瓦内有勾栏十三座。

一般来说,位于临安城外的瓦舍隶属于殷前司(军事机构),修建的初衷是给驻城士兵提供一个观赏歌伎歌舞弹唱的娱乐场所。当然这些瓦舍也并非仅供士兵独享,市民也可以到那里玩耍、游乐。位于城内的瓦舍则隶属于修内司(城建机构)是城市民政工程的组成部分,建造的目的是供士底“以处游艺”瓦含之内通常设有酒肆、茶坊、食店、推铺、勾栏、看棚等。勾栏作为商业性演出的舞台,“百戏杂陈”,每天都会表演各种精彩的文娱节目,包括杂剧、滑稽戏(类似于小品)、说书、舞旋(跳舞)、演奏、傀儡戏(木偶戏)、皮影戏、沙书(沙画)、七圣法(魔术表演)、蹴鞠、相扑等,多达六七十种。

瓦舍不受时间限制,不受气候变化影响,勾栏中还配置了相应的灯光设施,密封、通风设施齐全,此外应当还配备了扩音设备。瓦舍拥有固定的演员队伍,而且培养了数以百计的表演艺术家,“行行出状元”。南宋瓦舍之盛,可谓是言语难尽。

瓦舍的蔓延,路岐的兴起

瓦舍作为新兴事物,有着强大的生命力,蔓延得越来越广。当时,临安城内外瓦舍遍布,而其他城市也很快兴起了瓦舍勾栏。据《嘉定镇江志》《嘉泰吴兴志》《宝庆会稽续志》《开庆四明续志》《景定建康志》等记载,南宋之时镇江、湖州、绍兴、庆元、建康均设有瓦舍勾栏。

此外,嘉兴乌青镇有南北两个瓦舍:北瓦在瓦子巷,系“戏剧上紧之处”;南瓦在波斯巷,“有八仙,技艺优于他处”“楼八间,周遭栏檐,夜点红纱栀子灯,鼓乐歌笑至三更乃罢”。除南北瓦舍外,鸟青镇善利桥西南,还有“楼二十余所,可循环走,中构台,百技斗于上”,实际上也是瓦含。

秀州华亭县青龙镇(今上海的前身),在南宋时已经是个繁华的市镇,有三十六坊,生齿繁多,海商云集,往来通快,物货兴盛”,镇上也设有瓦舍勾栏,位于平康坊。

除了瓦舍之外,还有一事不得不提,那就是“路岐”。路岐是指被用作演艺场所的街头空隙地段。相对应的,在这街头空隙地段演出的民间艺人则被称为“路岐人”;在城市中的路岐人,也被笼统称为“市人”。

当时,能入瓦舍勾栏表演的艺人,俱属高手,大量的普通艺人则只能流落在瓦勾栏外,卖艺谋生,沦为路岐人。路岐人的流浪演出,在当时被贬称为“打野呵”路歧人在街市演出,这在南宋是很普遍的事情,他们既是我国民间戏艺传统形式的继承者,又是瓦舍艺人的后备军。路岐人在戏艺达到相当水平后,可以转入勾栏营业,而勾栏的艺人也有沦入路岐行列的。路岐人由于同市民和农民阶层较接近,而且有的就来自农村,故其表演更直爽,形式更泼辣,是瓦舍艺人吸收新鲜养分的一个来源。

一般来讲,路岐人大多数没有经过专业的培训,故其艺术水平要比瓦舍专业艺人逊色得多。但也有技艺不凡者,甚至技艺要高于瓦舍艺人,他们有时也被人请到官宦人家中演出。如咸淳十年(1274),张府因为要办婚事,就由两个管事的男子在杭州三桥请了几个路岐人来演出,只是事先商量好婚礼上的表演不许用黄钟官曲调,别无要求。

瓦舍内有娱乐演出,瓦含外的街头空隙也有演艺活动,瓦舍与路岐,一主一辅,无缝对接,共同将南宋市民的文娱生活推向了高峰。它们见证了市民阶层的崛起,见证了南宋社会经济的繁荣,更见证了市民文化与经济发展相交融所焕发出的璀璨光彩。

相关内容
《走近西湖》论文集|司马一民:白居易夜宿孤山寺竹阁 2024-12-23
西湖之谜系列|济公活佛是僧还是神? 2024-12-20
西湖百亭|杨堤景行碑亭 2024-12-19
湘湖轶事|“八龙”韩纬在萧初探 2024-12-19
宋杂剧与瓦舍勾栏 2024-12-18
 
Copyright@2015 www.hangcho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刊登的信息和各种专栏资料, 未经协议授权,不得使用或转载
主办单位: 杭州文史研究会  地址:杭州市政协  电话/传真:0571-8510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