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首页 > 武林旧事
 
武林旧事
武林旧事
 
文史动态
 
“钱塘华章”杭州市文史研究馆…
“钱塘华章”杭州市文史研究馆…
讲堂预告 | 苏东坡在杭州鲜…
杭州文史新媒体2024回顾
 
特别关注
 
“钱塘华章”杭州市文史研究馆…
金衙庄:留得庄名万口传
广济桥:一座古桥的前世今生
东岳村转型背后的传奇人物
武林旧事
 
半部民国史,百年思鑫坊
来源:杭州社科发布微信公众号  作者:  日期:2021-03-05
图片


思鑫坊,清为旗营镶黄旗坊福昌巷。思鑫坊,是一处隐于高楼之间的老街区,周围是繁华、喧闹,人来车往,来到这,却仿佛突然进入了一个安详、寂静、闲适的天地。这里的青砖黑瓦、雕花门楣,尤其是乌漆木门上的铜质门环都在告诉你,一切景物都存在于百年之前,又经历了漫长岁月的风吹雨打、磨砺熏烤。思鑫坊,推开任何一扇门,脚下的每一段路,都隐藏着丰厚的历史。


思鑫坊由来


及当年之华贵



思鑫坊与思鑫坊地区,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思鑫坊是指“南起学士路中段,北至承德里,西起菩提寺路南段”范围内的这处街坊,长91米,宽3米,共48间房,为民国初年陈鑫公在此投资营建。思鑫坊地区则是指东抵孝女路,西至菩提寺路,南接学士路,北临杭州市天长小学的整片街区,包括思鑫坊、承德里、萱寿里3个街坊,寒柯堂、列贤堂等7幢独立别墅及部分后期搭建、改建的建筑,占地10000多平方米,有六条巷弄、一百多个石库门单元,为杭州目前现存的七个历史街区之一。如今我们指称的,往往已是后者。


图片


今思鑫坊地区一带,从隋朝起即为杭州市中心。隋文帝开皇十一年(591),杭州始筑城垣,范围已抵今钱塘门一带。五代十国时代的吴越国及南宋时,杭州均筑有内外城垣。元时禁天下修城,杭州城墙遂被拆弃,明又筑城垣。至清代,城墙城门已与延存至上世纪五十年代的“城十门”相差不远。只是清顺治年间,今湖滨一带又“西倚旧城,濒湖为堑”,圈起1400多亩土地,筑起了城中之城,用于驻防兵营,又称“旗营”“旗下”“旗下营”。


民国初年,旗营被拆除,该地区重筑马路、开办商店,名曰“新市场”,形成今湖滨地区街巷格局。旗营地区改造过程中,杭城第一次引入西方城市的开发模式,即由政府规划并整理土地,公开出售,有经济实力的私人均可购地开发。


商人陈鑫公遂购下原旗营内镶黄旗坊福昌巷地块。陈鑫公何许人,未查到相关记载,但他是做丝绸生意起家的,也属民国时期杭城最早的房产商,此点无疑。陈鑫公有钱购地,却乏钱建房,至1926年才建起了前排共24间。恰逢出口丝绸跌价,流动资金紧张,陈鑫公无力同时建起后排另24间,直至一年后方才全部建成。由于对这一房产项目极其看重,陈鑫公用了自己的名字,以“思鑫坊”名之。


陈鑫公虽然手头吃紧,好不容易调集资金完成了此项目,但它的建造质量却并不含糊。思鑫坊为当年最时兴的石库门公寓建筑,入口处建有拱门,拱门上方为过街楼。48个居住单元分前后两排,房屋采用砖木结构建造,青砖黑瓦,用料相当考究,内饰还采用了美国松木地板、德国玻璃、日本雕花吊顶等进口材料,在当年堪称华贵。此房只租不卖,租一间的押金就要10两黄金,当为昔时杭城最高档的公寓。


萱寿里、承德里


及周边道路均拂复古风



上世纪二十年代中期之后,紧依着湖滨和思鑫坊,陆续出现了一批当年流行的石库门公寓、英式独栋别墅以及中西合璧的宅院,至今仍保留了大部分的遗存。


当年政府对原旗营地区的改造十分重视,道路规划和建设均由政府负责,对道路的走向、宽度有着近乎严苛的要求,所有楼宅的营建均需经政府部门核准。所以,尽管各处公寓、各幢楼宅造型各异,用地却相当规范,都在呈井字形的道路两侧规整排布,各个地块之间、楼群之间错落有致。



萱寿里即为思鑫坊地区的另一处街坊,位于思鑫坊的北侧,东起孝女路南段,西至菩提寺路南段,长112米,宽3米。清旗营未拆除之时,此地块为镶黄旗坊福昌巷。这一街坊由一批社会名流共同出资,按照规划相继建造。据这里的老住户余遂老先生介绍,1930年,他的祖父余绍宋(近代著名史学家、鉴赏家、书画家和法学家)购下了思鑫坊北侧、今菩提寺路东的空地之一隅,建起了西式独栋别墅,取名“归砚楼”(后以余绍宋堂号改名为“成乐堂”,今萱寿里16号),楼内大堂则被命名为“寒柯堂”,建筑面积570余平方米,后面还有一排配套附属用房。“归砚楼”落成后,吸引了不少社会名流来此置地,共同建房,遂成街坊。


承德里也在思鑫坊之北,夹于思鑫坊与萱寿里之间,东起孝女路,西至菩提寺路南段,长110米,宽3米。此地块也是原清旗营北部镶黄旗坊福昌巷。街坊落成时取名承德里,有“蒙受德泽”之意。又名仁德里。今仍存,街坊内两条东西向通道分别被命名为承德里一弄、承德里二弄。


围着思鑫坊地区的几条道路及周边,还有多处不可忽略的建筑。菩提寺路位于思鑫坊西侧,民国初年改造原旗营地区时修筑,附近原有菩提寺,得名。据载该寺原先与昭庆寺相邻,明初移到此地。孝女路位于思鑫坊东侧,地处原旗营东北隅,以北端有孝女井得名。学士路在思鑫坊之南,路名源自曾居住在此的明工部侍郎江晓(尊称“江学士”)。走过思鑫坊地区北侧之今天长小学,即为长生路,因宋时附近有一座“长生老人桥”而得名。


与思鑫坊隔一条孝女路,今学士坊2号,为现代女作家陈学昭晚年的居所,此楼建于1935年,为法式楼房,由当年的吴兴朱姓商人所建。今长生路13号院内两幢独立的花园洋房,由时任上海东莱银行总经理的竹垚生和时任浙江兴业银行总经理的竹淼生两兄弟于1933年所建,该院在新中国成立之初曾是团省委驻地,后成为省老年大学所在地多年。


中西合璧石库门


——特色建筑瑰宝



思鑫坊以及萱寿里、承德里等街坊,是杭州目前保存最完整的民国石库门建筑群,历经百年而不倒,具有非凡的生命力。这一方面是这些建筑营建时采用了优质建材,且十分注重建造质量,另一方面是石库门这一建筑样式确有其可取之处。

图片


石库门是近代中国特有的新型建筑,它融合了西方建筑文化和中国江南民居特点,既美观又实用,既时尚又传统,是中国传统四合院的现代升级版。思鑫坊地区建筑在沿用上海等地的石库门建筑样式,保留“清水砖墙、雕花门楣”典型风格的同时,又具有诸多杭州特色,比如放弃了门框两侧的西方古典柱式壁柱,减少了门窗上部的山花楣饰等,显得更为简洁。在街坊式单元公寓的间隙,错落有致地嵌入独栋别墅,这样的设计,与上海成排成片的石库门建筑群迥异。


思鑫坊地区的民国建筑,当年的先进之处,不仅体现在房屋结构、造型及建造质量上,同样体现在它供电供水设备的配置上。当时的电力和自来水尚是新鲜事物,进入百姓日常家居生活还极罕见,但思鑫坊在这方面可谓杭州领风气之先。


住在思鑫坊的名人



一座思鑫坊,半部杭州近代史,这种说法已经有些年头了。把一处街坊说成百年历史写照,一方面是说建筑,更重要的一方面是在说人,即曾经住在这街坊中的人物。思鑫坊一带拥有昔时杭州最高档的公寓和豪华别墅,住在这里的自然有不少政界、文化界、实业界的重要人士。


菩提寺路7号(今为4号)是一幢花园别墅,是爱国将领何柱国(1897-1985)寓居杭州时所建。何柱国将军是广西容县杨梅镇成美村人,1945年10月获抗日胜利勋章。1947年起,何柱国寓居杭州,菩提寺路别墅便是他寓居时所建。


图片

抗日名将何柱国


今思鑫坊弄直弄1号、2号院,由民国时期的杭州银行董事长徐梓林修建。今思鑫坊弄2号,曾是胡雪岩的侄子、浙江兴业银行董事胡藻青的住所。今菩提寺路6号,曾住着民国省高等法院首席检查官宋延华。抗美援朝时带头捐款买飞机大炮的民国实业家胡海秋曾在上海创办六一织造厂,后迁至杭州,1956年还当选为杭州市副市长,他的居所也在思鑫坊。除此,花鸟画家,曾与徐悲鸿、柳子谷一起被誉为画坛“金陵三杰”的张书旂,前清拔贡、音韵学家,后担任浙江文史馆馆员的潘尊行,医学家、曾任浙江医科大学副校长的李茂之,国民政府时曾三度担任杭州市长的周象贤等,都相继在这里居住过。


思鑫坊41号、42号还是抗战时期,在韩国被誉为“国父”的金九躲避日寇,曾到杭州避难时的居所。这里留下了韩国志士活动的足迹,他们的抗日复国斗争也得到了杭州人民的同情、支持和帮助。


除了上述诸多人物,1949年前后,还有多位重要人物在此居住过。杭州解放初期的1949年7月,为加强党的青年工作,乔石从上海调至杭州,历任中共杭州市委青委宣传部长、组织部部长、市委青委书记。至1954年调回上海,他就住在这里,乔石与夫人郁文的新房设在今思鑫坊直弄1号二楼。很多年之后,乔石还在《乔石回忆录》中特意写道:“在我住过的这么多地方,还是杭州的思鑫坊让我特别怀念。”


历经沧桑终不改,洗尽铅华呈素姿。如今,徜徉在思鑫坊地区,你会惊叹于历经沧桑的百年建筑竟如此坚固,如此富有神采,更能从一幢幢名人旧居中寻访历史。

感谢原文作者及发布媒体为此文付出的辛劳,如有版权或其他方面的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杭州文史网观点


相关内容
西湖别墅系列|放庐 2025-01-21
古今西湖名人缘|弘伞募建华严塔 2025-01-21
缅怀周恩来 回顾新中国成立后总理的第一次杭州之行 2025-01-13
百年前的杭城“小菜场” 2025-01-06
校史寻踪|浙江巡抚增韫为报省城开办中等工业学堂情形事奏折(1910年12月27日) 2025-01-02
 
Copyright@2015 www.hangcho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刊登的信息和各种专栏资料, 未经协议授权,不得使用或转载
主办单位: 杭州文史研究会  地址:杭州市政协  电话/传真:0571-8510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