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首页 > 武林旧事
 
武林旧事
武林旧事
 
文史动态
 
“钱塘华章”杭州市文史研究馆…
“钱塘华章”杭州市文史研究馆…
讲堂预告 | 苏东坡在杭州鲜…
杭州文史新媒体2024回顾
 
特别关注
 
“钱塘华章”杭州市文史研究馆…
金衙庄:留得庄名万口传
广济桥:一座古桥的前世今生
东岳村转型背后的传奇人物
武林旧事
 
民国时期繁荣的杭州茶贸易
来源:《民国杭州社会生活》  作者:何王芳  日期:2021-03-17

历来杭州是茶人汇聚之所,茶贸易、茶科技兴盛,特别是民国以来。因为鸦片战争以后,上海成为通商口岸,我国茶叶外贸的口岸由广州移到了十里洋场的上海。由于沪杭交通方便,而杭州既是龙井茶的产地,又是浙、皖、赣、闽茶叶运销集散地,还是著名的旅游城市,于是杭州的茶行、茶号逐渐兴起,一跃成为城市商业中非常兴盛而有特色的行业。


茶行、茶号


杭州既是龙井茶的故乡,又是浙、皖、赣、闽茶叶运销集散中心。每至春季,全国各大城市茶商云集杭州,通过当地茶行(庄)、茶号收购茶叶,抢运各地。当时,茶行是代客买卖,侧重批发业务,茶号则侧重门市零售业务。茶行向山客或产地农民收购(或在产地设庄收购),转销给本埠茶号、客路茶号和部分茶厂,收取佣金。佣金主要分山佣、水佣两种,山佣向出售者(山农)或山客收取,水佣向承购者收取。茶号进销货过程为向茶行或山客购入,再以门市零销、整销、邮销。


1931年,全市共有茶庄、茶号61家,从业人员494人,资本总额117830元,全年销售茶叶25700余担,营业总额为1879060元。

 

杭城茶叶店最著名的要数清河坊的翁隆盛,创办于清雍正七年(1729年)。翁隆盛茶号以经营西湖龙井为主,兼营“九曲”、“祁门乌茶”、外埠名绿茶和杭白菊、安徽贡菊,向来以进货严格、加工精细、保管得法闻名。翁隆盛在立夏后几天就会停止收购茶叶,所产皆为名副其实的龙井春茶。翁隆盛的龙井极品狮峰茶,曾在西湖博览会和巴拿马博览会上获奖。除供应门市外,翁隆盛还兼营批发,产品远销全国各大城市和东南亚各国,并首开邮购业务,为外地消费者服务。至1931年,翁隆盛的资本为3万元,营业额达24万元。大成龙茶庄位于清河坊大马路,自建新式洋楼,专营西湖狮峰龙井,兼营各省红绿茶及黃白菊花、白莲、藕粉、黄山野术,历来都是亲赴产地选购原料,“精求地道,志在推销中华特产”,特色礼品瓶匣“式样文明,雅致绚烂,大小方圆无一不备”。联桥大街的方福泰茶庄经营各种红绿名茶,是西湖博览会指定陈列参观场所之一,被誉为“国货之先军”,其在上海、武汉、北平、广州、天津、香港、青岛、哈尔滨等城市均设有批发处,在南洋群岛也有门市部。较为有名的茶庄、茶号还有鼎兴元记、方正大、吴恒有和记、茂记、吴元大、吴兴大、永馨、永春、盛大、享大等,其中鼎兴元记的批发量居第一位,年成交额约18万元。30年代中期,上海汪裕泰茶号店主汪自新见西湖龙井茶驰誉中外,利润丰厚,投巨资在西湖南岸修造一园林,便是后来著名的汪庄。他还在园中开设汪裕泰茶号,并辟有试茗雅室,陈列古朴的各类茶具,备有铜制的、陶制的、竹制的和木雕的精美茶盒,贮以茶叶出售。中外游客争相前往赏胜景、品名茶,江裕泰的名声不胫而走。

 


龙井茶叶



民国时期,杭城各庄号茶叶的来源有四:


一为环西湖诸山所产的龙井茶;

二为产于富阳、桐庐、临安、余杭、留下、闲林等处的四乡茶;

三为钱塘江上游及浦阳江各县所产之茶;

四为来自江西的红茶。


除此之外,各庄号还中转着数目巨大的“外埠茶叶”,主要产自皖南歙县、休宁、绩溪、婺源等县及钱塘江上游衢、处、严等地,有茶户(俗称山客)自主运至杭州售与的,还有茶商(俗称水客)直接到茶乡采购转运至杭州的。1931年,各庄号中转“外埠茶叶”34.4万余担,总值1437.4万余元。一般都集中在候潮门外装箱外运,主要销往山东、广东、香港等地。


茶贸易


民国前期茶叶产销兴盛。1911年,杭州候潮门外嘉惠桥起至南星桥、利珍桥之间,为茶叶营业地区。沪杭铁路通车后,这一带的茶行有十几家。此外,杭州郊区如龙井、翁家山、上泗、留下,邻县闲林埠、余杭镇、临安和德清的上柏、三桥埠都设有茶行。每年茶季,全国各地茶商云集,有天津帮、冀州帮、关东帮、烟台帮、章邱帮、福建帮、扬州帮、苏州帮和上海帮,当时如上海的汪裕、程裕新,苏州的汪瑞裕,北京的鸿记,天津的正兴德、泉祥,济南的鸿祥,哈尔滨的东发合,大连的阮顺德等大茶商,都在杭州设庄,通过杭州茶行收购,抢先运往各地报新。

 

1927年杭州发展城市建设,在羊坝头、清河坊、官巷口、湖滨一带开辟和拓宽马路,精明的茶叶店老板不失时机在这些地区开店设庄,扩大门市业务,形成了杭州茶叶店的第一次地理大转移,杭州的茶叶店因此进入全盛时期。30年代初,各店为了争取顾客,杭州茶叶店又出现了一次地理大转移,在龙井、南高峰、翁家山、净慈寺、九溪等西湖风景点上出现了十余家茶叶店。


据《中国实业志》记载:1932年杭州市茶园面积22.4万亩;1930-1936年年均产茶约5000余吨。市郊茶园2000亩,常年产茶28吨,销于市内,作直接消费。据《杭州史地丛书》1931年杭州市商业统计,仅市区制茶厂、作坊有77家,职员741人;茶馆555家,职员1273人;1922年至1931年,年平均出口茶叶7520吨,价值6117260关两。


当时的制茶多为手工作业。1947年,吴觉农先生在杭州金刚寺巷创办了全市第一家机械精制茶厂“之江茶厂”。以后杭州陆续建立了十多家精制茶厂,装配了抖筛机、切茶机、炒茶机、滚筒车色机、手拉百页烘干机等制茶机械,取代了一部分手工操作,但精制过程的大部分作业仍为手工辅助。

 

民国时期杭州的茶叶店在经营格局上有一定的模式,经营的品种主要有龙井、旗枪、长炒青、花茶、杭白菊、西湖藕粉,但各店经营的茶类和等级都有差别,仅销售龙井、旗枪茶的店就分高档、中档、中高档、中低档、低档等这五至六种的茶,形成了不同选料、不同顾客、不同个性、各有侧重、独自经营的格局。如翁隆盛、方正大茶号以销高档龙井、旗枪为主,而吴元大、永馨茶号则以经营中下档旗枪和花茶为主。

 


图片

翁隆盛茶号



“九一八”后,东北沦于日寇,日军继而侵占华北,日茶垄断东北、华北市场,并提高浙茶岀关税额,提高汇税率。即杭州汇至东北,以1300元折合1000元。花茶税额,不论质量高低,一律每担纳税48元,素烘青茶纳税24元。龙井茶因产量不多,在内地仍有其销路,当时狮峰极品每斤为16元,特级龙井每斤为12.8元,非一般消费者所能享受。

 

1937年抗战爆发,杭州沦陷,浙江茶叶生产惨遭日寇浩劫。杭州沦陷后,农民颠沛流离,背井离乡,龙井茶价暴跌,特级龙井每斤只值2元,不够采茶工本,茶山荒芜,加以销路断绝,价格低贱,农民只得挖茶种粮,勉强生计。


1939年於潜、昌化等茶区,每50公斤毛茶售价仅4-5元,遂淳茶区的大方茶每50公斤毛茶成本37.37元,而售价为19.58元,每50公斤亏损17.75元。烘青茶每50公斤成本30.9元,而售价为12.5元,每50公斤亏损18.37元。炒青每50公斤成本29.3元,售价为13.9元,每50公斤亏损15.4元。


如此贱价,没有余力培育茶园,只是为生活所迫,勉强采摘一点。各大茶号相继歇业。抗战期间,杭州各茶叶店损失巨大,多数被毁,除翁隆盛在上海南京路开设分店外,汪裕泰、三友实业社、茂记茶场都没有恢复。抗战胜利后,受民国政府低汇率影响,茶价跌,物价涨,茶农一年辛苦所得,往往被飞涨的物价所吞噬,有的只好靠挖树根去换粮度日,不少茶行倒闭。至1949年全市茶园面积仅117100亩,产茶2988吨,出口茶叶1500吨。茶叶产量急剧下降,陷入低谷。

 

时至今日的21世纪,杭州开始倡导“茶为国饮”,打造“杭为茶都”,以更好地展示杭州特色和精致品质。茶都的打造必将成为杭城最重要的休闲舞台,茶文化必将为杭城提升休闲品位植入坚实的文化基因。


作者系杭州文史研究会理事、

杭州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旅游管理系副教授


相关内容
西湖别墅系列|放庐 2025-01-21
古今西湖名人缘|弘伞募建华严塔 2025-01-21
缅怀周恩来 回顾新中国成立后总理的第一次杭州之行 2025-01-13
百年前的杭城“小菜场” 2025-01-06
校史寻踪|浙江巡抚增韫为报省城开办中等工业学堂情形事奏折(1910年12月27日) 2025-01-02
 
Copyright@2015 www.hangcho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刊登的信息和各种专栏资料, 未经协议授权,不得使用或转载
主办单位: 杭州文史研究会  地址:杭州市政协  电话/传真:0571-8510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