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宗祥除了主持文澜阁《四库全书》的癸亥补抄(1923年)之外,在钱恂组织的乙卯补抄(1915年)期间,就已经有所参与。在抗战时期以及建国之后,他也一直在关心着库书的命运,不仅如此,他还曾校改了丁丙组织的首次补抄中的部分错误。如果自乙卯补抄算起,张宗祥与库书之间,有着半个世纪的情缘。
民国元年(1912),浙江图书馆孤山馆舍(白楼)落成,2月,钱恂出任浙图馆长一职。担任馆长期间,钱恂检查库书,编辑了《壬子文澜阁所存书目》,并将库书从原藏地文澜阁迁入白楼一墙之隔的红楼之中。同年10月,钱恂离职北上进京。在京期间,他组织了文澜阁《四库全书》的第二次补抄工作,因补抄工作始自1915年,按干支纪年算,为乙卯年,故名乙卯补抄。 
▲钱恂像 在库书迁入红楼期间,张宗祥与库书有了第一次交集。当时与白楼一墙之隔的红楼,原拟招待德国太子访华,后来成为浙江地方大员宴会场所。钱恂将库书迁入红楼保藏后,地方官员有所不满,将情况反映到了浙江省教育司。时任省教育司中等教育课课长的张宗祥出面,最终说服有关方面,将红楼定为浙图使用。 
▲当年存放文澜阁《四库全书》的浙图孤山分馆红楼二楼 此后,张宗祥于1914年北上北京任职,1922年返浙,任浙江省教育厅厅长,自1923年起,主持了文澜阁《四库全书》的第三次补抄工作,即癸亥补抄。正是这次补抄,令库书最终得以完整。此后提起张宗祥,癸亥补抄成为绕不过去的一大文化盛事。 
但在此之后,张宗祥也一直关心着库书的命运。抗战期间,库书在时任浙图馆长陈训慈的率领下,一路艰难,辗转西迁。1938年4月底,库书运抵贵阳保藏。当在重庆任职的张宗祥从学生郑晓沧处得知库书密藏贵阳时,他即写诗纪念:
七阁文澜一阁存,中原文献忍重沦。咸同历劫余灰迹,癸亥标年记墨痕。笔札百人载寒暑,鲁鱼十辈校黄昏。牛车万卷今西去,梦绕牟珠夜夜魂。

▲陈训慈先生像及所著《运书日记》书影 库书密藏贵阳期间,陈训慈向张宗祥求字。张宗祥为此作诗一首,对此次库书西迁感慨良多:
辛苦南征道路长,寿松秘籍在行囊。护书心血偿全愿,历劫缥缃发异香。天一丛残怀甬上,文澜安稳到黔阳。八千卷已归何处,老友飘零泪数行。 库书在贵阳地母洞密藏期间,每次晒书,张宗祥的学生祝文白都会写信跟他汇报。1944年1月,日军长驱直入贵州,库书安全又成问题。12月,经在重庆的陈训慈跟教育部商谈后,库书奉命转移至重庆青木关,藏于教育部部长公馆隔壁的四间瓦房中。为妥善保管库书及方便日后库书返杭,1945年2月,教育部设立文澜阁《四库全书》保管委员会,张宗祥正是八名委员之一。2月26日,张宗祥不顾自己寓所被敌机炸毁,亲自前往青木关查阅库书是否安全。在晚年的回忆文章中他写道:“在数千里之外,兵荒马乱的时候,忽然见到此书,真似他乡遇故知一般,说不出的高兴和感慨。”(张宗祥:《补抄文澜阁<四库全书>史实》)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打算将文澜阁《四库全书》运往南京,最后在张宗祥努力之下,库书得以继续留在浙江。1946年7月,库书安全返杭。 
▲张宗祥像 1950年3月,张宗祥任浙江图书馆馆长。当时在浙图西边的青白山居,因位于孤山山巅,光照充足,空气流通,适合藏书。于是在1954年3月,库书迁入青白山居保存。张宗祥对此甚为喜悦。他为此写道:“解放后由党和政府支持,又将青白山居房屋拨归图书馆。房屋在山上,光线足,空气流通,材料是钢骨水泥,真是一所最合格的书楼,现在就请它住在里面。”(张宗祥:《补抄文澜阁<四库全书>史实》) 
▲青白山居 除了关心库书的命运,张宗祥还参与着库书的校改工作。癸亥补抄的抄本题签都由张宗祥亲笔题写。丁丙组织的光绪补抄本,部分抄本张宗祥曾亲自校勘。如今在丁氏抄本的《春秋明志录》一书中,还可以看到张宗祥留下的密密麻麻的校勘印迹。 

▲丁抄本《春秋明志录》经过了张宗祥的仔细校勘 
▲文澜阁《四库全书》癸亥补抄本 感谢原文作者及发布媒体为此文付出的辛劳,如有版权或其他方面的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杭州文史网观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