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首页 > 武林旧事
 
武林旧事
武林旧事
 
文史动态
 
新书抢先看 | 读《明代湘湖…
浙工大举办南宋临安古都与中国…
新书 | 《吴庆坻行纪二种》…
新书 | 《浙学未刊稿丛编第…
 
特别关注
 
《唐诗三百首详解编注》的作者…
宋杂剧与瓦舍勾栏
谭其骧一纸定隆中
苏东坡与西湖景观的营造
武林旧事
 
杭州四大名门望族:百年尘埃中的光芒(二)
来源:  作者:  日期:2021-06-07
榆园很大,徐家祯回忆,印象中榆园屋宇楼馆极多,有中式有西式,光厅堂就有十多间,还有前前后后大大小小的花园、天井和菜园。究竟榆园有多少屋宇,实在是说不清楚了,他只记得八岁那年与妹妹跟先母去清理一房的物品,从里屋走到东街路大门口,要穿过无数个厅堂和有假山花木的庭院。


有了这处榆园,徐吉生大为开心。尽管他是一位著名商人,却十分喜好与文人墨客、社会贤达交往,园中往来有不少名人宿儒,让这榆园成了一处文化沙龙。直至徐定戡时期,出没榆园的仍是各路文人和贤达:有徐定戡塾师后任浙江省博物馆馆长的张惠衣、著名词学家夏承焘、著名教育学家郑晓沧、浙东名宿徐行恭、书画家朱孔阳等。可以说,在当时的杭州,榆园成了一处杭州乡邦文化研习交流的重要场所。


26.jpg▲榆园庭院中的假山小桥  供图@徐家祯


及至徐家的后人和与徐家联姻的亲眷,不少也都是文人墨客和社会贤达,如曾任浙江省教育厅厅长、浙江图书馆馆长、西泠印社第三任社长的张宗祥,其小女儿张玖即与徐吉生的孙子徐祖鹏结为秦晋。
当然最经典的是高云麟的曾孙女高诵芬与徐吉生之孙徐定戡的联姻了,那是“金洞桥徐家”与“双陈巷高家”的直接结亲。
27.jpg
▲高诵芬与徐定戡 

不得不承认这么一个事实:一座城市的文化其实是由一群具有相当热情和造诣的人在支撑着、推进着、繁荣着的,“时膏腴贵游,咸以文学相尚”即为此谓。必须有取之不尽的精神动力,必须有深入骨髓的文化参悟,必须有优裕富足的物质条件,必须有汇聚各方的强大气场,这一切因素似乎缺一不可。晚清民初及至以后,假若没有这些“十大姓”“八大姓”“四大家族”,杭城的乡邦文化将是另外一番模样。


积善好文:双陈巷高家


最后来说说高家,高家是杭州最古老的家族之一,大概在清乾隆年间开始发达起来的。


“双陈巷高家”的远祖可追溯到北宋大将、武烈王高琼。高琼活脱脱是个传奇式人物,少时即具有强烈的反叛精神,桀骜不驯,凶猛异常,甚至沦为强盗,与朝廷作对。在午门将被斩首时,夏雨滂沱,看守稍有松懈,高琼便掣断锁钉逃遁。
28.jpg

▲高琼


北宋时,高琼功勋卓著,深得宋太祖赵匡胤、宋太宗赵光义、宋真宗赵恒欣赏。高琼最重要的功绩之一,是在景德二年(1005),与集贤殿大学士寇准二人不离真宗左右,率20万兵士抗击辽军,力劝惧战的真宗,拥其前行,直抵澶州北城,请真宗全副仪仗登上城楼。城外宋军见真宗亲征,都高呼“万岁”,军威大振。后宋军以伏弩射杀辽国先锋萧挞凛,辽军士气受挫,不得不与北宋订立和约,史称“澶渊之盟”。


而高琼之后高世则,因护卫宋高宗南渡有功,前五代被追封为王,高宗下诏在杭州武林门内建高氏“五王祠”,此后,高氏入籍山阴县,在前梅里定居,至今在前梅村尚存第三进后大殿一幢。
岁月流逝,山阴高氏家族历经数百年花开叶散,在前后梅里均有居住。后梅里高于迁生子高秉礼,高秉礼又生子高士桢。高士桢,字廷三,自号梅溪道人,尊称为梅溪公。早年丧父,家里贫穷。少年辍学,到杭州经商,从此开启了高家的杭州时代,高士桢也被尊为杭州高家祖先。



传说高士桢刚刚来到杭城时,以打锡箔为生。却因生意不顺,产生返回原籍(又一说是想投水自尽)的念头,又不忍心就此作罢,遂持打箔的锤子临水占卜,若锤子投水而沉,回乡;不沉,则继续留在杭州打拼。谁知锤子入水后,竟搁在了水面下的石头上,于是决意留在杭城。
高士桢早年因贫穷失学,尚未成年即以打工经商为生,对读书怀有朴素而恳切的向往。“闻人读书,辄倾耳蹑听,即不解,亦欣欣自得。”中年后,稍得空闲,即与文字交流。晚年信佛,著有《净土圣贤录》。
高士桢生三子。长子高崇元,字愚亭,致力于慈善事业,家资巨万全部耗用于此,人称“高善人”。高崇元历经10多年,先后三次捐买宅基,多方募捐,于嘉庆十五年(1810)在中正桥大街(今万寿亭街一段)建成了杭城最大的慈善会普济堂,不久因劳累病卒,为杭州近代慈善事业创始人。高崇元喜爱词曲,撰有《灵石樵歌》三卷。
次子高观海,字又东。“盖乐善就义,其天性然也”,同样擅做善事。高观海独习儒术,以文为友,互相交流。高观海是高家首位参加科举的人物,惜名落孙山。
29.jpg
30.jpg

▲民国初年时的高庄,此为1907年时高云麟所别墅,抗战时高庄为日寇所毁,仅存假山与藏山阁,犹兀立于花港公园之草甸中。后为留作纪念,在花港观鱼易地恢复“红栎山庄”。 供图@徐家祯


三子高崇文,字广镛,号竹涧,后代称为竹涧公。“遇有义举,必倾资成之”,便是高崇文一贯做法。据载,高崇文择地葬亲故之无主者若干家,其贫不能举丧,得其相助而完事者不可胜计,无疑也是良善之人。
高崇文之子高凤台,嘉庆丁卯年(1807)中举,入京任内阁中书多年,加员外郎衔(从五品官员,相当于司局级助理巡视员)这是高家第一位京官。高凤台成了祖父高士桢的骄傲,也成了后辈们的楷模。
不过,最让高家引以为傲的,是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农历八月,晚清最后的一次科举考试。浙江乡试发榜,“叔侄郎舅四人同科”:高时显、高家女婿姚汉章、钟毓龙、高乘,同一个家族的四个人,成了中国最后一代举人。


“双陈巷高家”在晚清民国时期,以高锡恩(高崇文之孙)的子孙后代最为显赫。高锡恩长子高炳麟童年时即好诗古文辞。据说只要在书中遇上疑惑处,倘若未解,就会废寝忘食,只到理解为止。高炳麟虽然没有功名,却是一个成功的商人。俗称“老大房”的他这一支,成为高氏家族商业经营中的佼佼者,其产业项目多多,尤以布业经营为最。“高义泰”是杭州著名老字号、高氏家族的代表性企业。因经营有方,基业兴盛,与元泰、开泰、宏裕等布店齐名,成为当时杭州四大布店之一,全浙行业龙头。

31.jpg

▲旧时羊坝头路口的高义泰布店,店门口非常热闹。

说是有一天,高尔夔到一家布店买布,店主爱理不理,态度极差。高尔夔忍不住指责对方,店主却以一句“何不自己开个布店”加以嘲讽。没想到此言倒是激起了高尔夔立志创办一家布店的念头,这家布店的第一要务就是服务一流
高尔夔自然不缺资金,他拿出800银元,随即在水漾桥西首开设高义泰布庄,其规模和规格一开始就非同凡响。后遭火灾,于1911年迁至羊坝头继续经营。此后,高尔夔两次增资计1.6万银元。因经营有方,基业兴盛,后又遭遇大火,楼店全毁。1923年,高尔夔又在原址重建4层楼房开业。1935年,全年营业额达100余万元,盈利10.8万元。
“高义泰”由此成了“双陈巷高家”标志性的产业,经营有方,名声响亮。当时,号称民国第一美女的影星胡蝶也曾多次从上海赶来,在高义泰定制旗袍。而其时最大的锡箔作坊“高广泰锡器店”“高仁大布庄”也属高氏家族财产。高家还在杭州西郊上泗等地置有水稻田和棉田约5000余亩,在西湖龙井狮子峰租赁1000余亩茶园成立“茂记茶场”,其龙井茶在1926年美国费城赛会和1929年西湖博览会上都获得了金奖。



次子高骖麟、幼子高云麟兄弟相继中举做官。高骖麟于同治十二年(1873)中举,曾补清河道、兼理直隶布政使,民国初年又在天津电报分局任职。老三房高云麟于同治四年(1865)中举,官至内阁中书,1912年,高云麟任杭州电报分局总办总理,善棋艺,著有对局谱《追来集》。高云麟是高诵芬的曾祖父。
高锡恩三房子孙为主体的高氏家族,聚居地集中在杭州下城,双陈巷高宅为主要聚居地,以双陈巷、布店弄为中心,东至豆腐巷,南至孩儿巷,西至麒麟街,北至观巷,有30多宗土地房产,土地30亩左右。


32.jpg

▲根据《90年前的杭州——民国杭州市街及西湖附近图初读》书中测绘于1928-1929年的民国地图所示双陈巷位置。


“后洋街与双陈巷,只隔人家不隔村。若使身为檐上雀,一飞直到弄头门。小筑三间向午曦,另开两版自成蹊。邻墙大好梧桐树,正要褷褵老凤栖。”这是清朝诗人、书法家梁同书写的诗。梁同书住在“后洋街”,即如今的竹竿巷梁宅,与孩儿巷内双陈巷 咫尺之隔,对这条巷子以及“双陈巷高家”有着真切的感受。
高家之前的双陈巷,为明嘉靖二十年(1541)同举进士的陈洪范、陈洪濛兄弟俩的居所地。可想而知,当时的两兄弟在这一带极富盛名,此巷遂唤作“双陈巷”,杭城居民也认定此地为升官发家的吉祥之地。致富后的高家之所以选择于此,是否出自这一缘故?待考。但高家自从把双陈巷作为主要聚居地后,家业的确更显兴旺,这对众人的期盼显然是个极好的应验。
高尔夔,字子韶,高炳麟之子,年轻时师从吴门姚凤生学书法,书法精绝。清光绪三十年(1905),创办高义泰布庄。此举一是受其父影响,毕竟此时的高家其产业已经极大,经商致富成了高氏家族的人生圭臬,二是据传高尔夔亲身经历了一件事情。
33.jpg

▲旧时在羊坝头大马路上的高义泰绸缎呢绒布庄  摄影@章胜贤


说是有一天,高尔夔到一家布店买布,店主爱理不理,态度极差。高尔夔忍不住指责对方,店主却以一句“何不自己开个布店”加以嘲讽。没想到此言倒是激起了高尔夔立志创办一家布店的念头,这家布店的第一要务就是服务一流
高尔夔自然不缺资金,他拿出800银元,随即在水漾桥西首开设高义泰布庄,其规模和规格一开始就非同凡响。后遭火灾,于1911年迁至羊坝头继续经营。此后,高尔夔两次增资计1.6万银元。因经营有方,基业兴盛,后又遭遇大火,楼店全毁。1923年,高尔夔又在原址重建4层楼房开业。1935年,全年营业额达100余万元,盈利10.8万元。

“高义泰”由此成了“双陈巷高家”标志性的产业,经营有方,名声响亮。当时,号称民国第一美女的影星胡蝶也曾多次从上海赶来,在高义泰定制旗袍。而其时最大的锡箔作坊“高广泰锡器店”“高仁大布庄”也属高氏家族财产。高家还在杭州西郊上泗等地置有水稻田和棉田约5000余亩,在西湖龙井狮子峰租赁1000余亩茶园成立“茂记茶场”,其龙井茶在1926年美国费城赛会和1929年西湖博览会上都获得了金奖。

34.jpg

▲茂记茶场彩色包装纸,纸上人像就是高怡益( 高尔夔五子)。


最后还得回过头来,再说一说“双陈巷高家”在乡邦文化方面的业绩。因篇幅所限,仅以高尔夔这一支后人为例。
35.jpg

▲高家关系简谱(部分) 部分关系补足在文末留言处 制图©️城市秘密  青征鱼

高尔夔有六子,不仅都继承了高义泰的股份,且都具有绘画天赋。长子存道善画松、次子野侯善画梅、幼子络园善画竹,时有“大松、二梅、六竹”之称,合称“高氏三杰”。另有三子高时敬擅长写兰,四子高时衮善画芦雁,似乎每个人都有绝技。

像高野侯,因为痴爱梅花,曾收藏前人画梅五百余轴,在距双陈巷不远处的永丰巷建造了一处宅院,赋以“五百本画梅精舍”之名,因藏有其购得的元代画家王冕《墨梅图》,定斋名为“梅王阁”,高野侯自号“梅王阁主”,有“画到梅花不让人”之句。不过他收藏的王冕的墨梅后来证明是明人仿的,不过并不影响他的热爱。
36.jpg

37.jpg

▲高家著名书画篆刻大师高时显(高野侯)在永丰巷的住处——梅王阁旧影与现照。摄影@章胜贤 

高家这一支的后人中,文人墨客、社会贤达还不止这些:高尔夔的女婿姚汉章为民国时期著名文学史专家、中华书局资深编辑,而高尔夔的另一个女婿,便是钟毓龙,撰有《说杭州》等专著,杭州民初三才子之一。
百年弹指,风流云散,“城秘”费了很多力气,接触到一些四大家的后人,他们身上依然恂恂儒雅,在某一方面有着超于常人的淡定和精深。当年那些望族崇尚知识、热爱湖山、热心乡邦、热血扶助的精神,是穿过百年尘埃依然不灭的光芒。

感谢原文作者及发布媒体为此文付出的辛劳,如有版权或其他方面的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杭州文史网观点










相关内容
档案故事|浙大“求是创新”校训源何而来? 2024-12-20
湘湖通史|民国时期两次重要的湘湖调查 2024-12-20
史话杭州·文化渊薮:养正书塾 2024-12-19
档案中的老字号记忆——王星记扇庄 2024-12-18
杭州铁路文化宫今昔 2024-12-06
 
Copyright@2015 www.hangcho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刊登的信息和各种专栏资料, 未经协议授权,不得使用或转载
主办单位: 杭州文史研究会  地址:杭州市政协  电话/传真:0571-8510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