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首页 > 武林旧事
 
武林旧事
武林旧事
 
文史动态
 
讲堂实录 | 苏东坡在杭州鲜…
“钱塘华章”杭州市文史研究馆…
“钱塘华章”杭州市文史研究馆…
讲堂预告 | 苏东坡在杭州鲜…
 
特别关注
 
讲堂实录 | 苏东坡在杭州鲜…
远逝的灶头画和印糕版
“钱塘华章”杭州市文史研究馆…
金衙庄:留得庄名万口传
武林旧事
 
中央航空学校落址杭州笕桥的原因
来源:《长空万里凌云志——笕桥中央航空军校小记》  作者:孙昌建  日期:2021-06-08

南京国民政府为什么要将

中央航空学校办在杭州笕桥呢?


这是当时国民政府多方考虑的结果。应该说,中国的航空事业较之世界先进国家起步还是晚了,而且一开始也基本是军阀们的各自为政,训练思想和设备等都比较落后,有的只实际飞行二三十个小时就毕业了,完全是一种初级的扫盲水平。因为当时军阀拥有空军的主要目的,不是为了中国的国防,而是为了相互之间起到一个震慑作用,即我有飞机有炸弹了,你要是敢找事,我就飞过来在你头上扔几颗炸弹。“九一八事变”之后,政府及仁人志士对发展航空倾注了前所未有的热情,民众们纷纷捐款以购“爱国飞机”。

 

其实杭州笕桥也并非中央航校唯一的选择,当时还有备选地洛阳和南昌。今天很多人可能也会问,为什么不是北上广呢?比如北京就有南苑航校之基础,上海在当时就已经是国际大都市,交通相当之方便,广州也有航空学校的基础。其他诸如南京,本是国民政府的所在地,此前的航空班也办在那里。那么为什么不办在这四个地方呢?

 

我以为这些都是今天的假设,在当年可能完全不是这样的思路。国民政府办中央航空学校,更多的应该是以下的考虑:

 

第一,北伐成功后,的确是打击了各地军阀的势力,但各地的军阀还没有完全跟蒋介石一条心。从这个角度出发,此前有航校基础的北京、东北和广州,显然是不合适办“中央航校”的,因为那多少还有一山不容二虎的意思。


第二,如果是沿海一带像上海这样的大都市,虽有交通之便利,但同时它也少了一些屏障,福建沿海等地也是同理,虽然那时抗日战争还没有全面爆发,但自1895年不平等的《马关条约》签订后,台湾已经在日本的殖民统治下,那里有日本的空军基地,“八一四”笕桥空战的日本飞机,就是从台湾基地起飞来轰炸的。所以,如果选在沿海一带就具有很大的危险性。



第三,长江以北的,虽然也有不少便利之处,比如考虑过河南的洛阳,且在那里办过分校,但最终还是放弃了。像第五期和第六期就是从洛阳分校迁回到杭州的,原因是那里的风沙太大,影响训练。



第四,南昌的地理和水土条件跟杭州相似,交通也方便,当然也是在考虑之中的,而从政治因素考量却并不适合,因为江西的井冈山曾是工农红军的根据地。但后来南昌仍是空军的重镇,发展也是不错的。


而浙江是蒋介石的家乡,杭州又交通便利,城市生活条件较好,离上海也近,沪杭铁路及浙赣线都在笕桥设有车站,而蒋本人也希望能有更多的浙江学子来报考航校。再加上笕桥本来就曾有兵营驻扎,也有简易机场,边上又有乔司机场可作备用,所以当毛邦初把杭州、南昌和洛阳三个备选地交给蒋介石时,蒋介石选择了杭州笕桥。


 

杭州笕桥在之前没有像样的飞机场。杭州在最早的规划中,是要把机场建在今天体育场路大营盘一带的,但后来因为全国运动会在那里一开,又建了一条体育场路,所以就放弃了在那里建机场,而在这之前据说当时已经可以在大营盘降落飞机了。


1931年底,国民政府将清代的校场改为机场,并建中央航空学校于此,1931年至1937年期间,培养了一大批飞行员,在抗日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中国空军的摇篮。

 

当时新建的航校区内,一片青青草地。十字水泥大道,交叉贯穿其中,草坪四周,广植花木。为了纪念航空先驱,特将面对大门建筑的三层大楼,命名为家枚堂,那是为纪念训练中失事的教官胡家枚。底层为礼堂,中层为教室,上层为办公室,左侧建有图书馆,右侧为实习工厂。学生寝室则分设东西两侧,为中式平房,各三列三排,合计十八幢。家枚堂后方,为一露天游泳池,右后方建有一现代化运动场,包括田径,足球、篮球、排球场多处。校外正前方,为飞机修理工场、飞机棚厂及主机场。另在乔司、翁家埠、萧山、建德等地建有辅助机场和见习机场,专供练习起降及疏散之用。

1.jpg

 杭州笕桥的飞机制造厂


在修建机场和学校的同时,位于中央航空学校西侧的军官家属住宅也紧锣密鼓地进行建设。这个美国顾问设计的西式社区,名为笕桥新村,也称醒村。建筑多为独立西式别墅、砖木结构,所有房屋四周,均栽种花草树木,别墅与别墅之间树木郁郁葱葱,环境优美。

 

据笕桥航校二期生赖名汤后来回忆:


“当时全国高等学府的环境与建设,北方算清华最好,南方就算航校最好。我们教职员宿舍也全部是西式洋房,分甲乙丙三种:甲村住的是美国顾问,其中包括飞行主任教官、组长等;乙村为一般教官;丙村为年轻单身教官,或初婚教官住所。”

 

笕桥中央航校1937年后迁往昆明(后来又迁到印度,有部分学生在美国受训)。后来发现离上海近也有致命的弱点,即日机从上海或从台湾飞过来轰炸杭州,来回都不需要加油,但要飞到洛阳就不一样了,可是洛阳的风沙太大,训练就要打折扣。抗战胜利后,中央航校又迁回笕桥,直到1948年底迁到了台湾的冈山,杭籍著名作家高阳也就是从那时离开老家杭州的。

2.jpg

 笕桥中央航校旧址


从1931年建起的航校、军用机场等一直用至1948年底,除了杭州沦陷的那些年,笕桥一直都是国民政府的空军基地。1956年,国家民航局在原笕桥军用机场的基础上开始筹建民航站,开辟民航机场。

 

1957年1月1日,新中国第一架民用飞机从这里起飞,揭开了笕桥机场民航飞行史的第一页。1960年5月25日,在民航杭州站的基础上,扩编成立了民航浙江省管理局。一直到2000年,民用机场迁至钱塘江南岸的萧山。


作者系杭州市作家协会副主席



相关内容
湘音汇|湘湖砖瓦业对湘湖、萧山的利与弊 2025-01-23
西湖别墅系列|放庐 2025-01-21
古今西湖名人缘|弘伞募建华严塔 2025-01-21
缅怀周恩来 回顾新中国成立后总理的第一次杭州之行 2025-01-13
百年前的杭城“小菜场” 2025-01-06
 
Copyright@2015 www.hangcho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刊登的信息和各种专栏资料, 未经协议授权,不得使用或转载
主办单位: 杭州文史研究会  地址:杭州市政协  电话/传真:0571-8510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