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愧为我们中华民族难得的瑰宝”宋庆龄这样称赞他;
“大丈夫,刚正不阿,敢作敢当”季羡林这样褒扬他; “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爆的响当当的一枚‘铜豌豆’。”郭沫若这样评价他…… 敢说,敢做,敢笑,敢怒,他就是新中国成立后浙江大学的首任校长——马寅初,我国著名的经济学家、教育家和人口学家,享有当代“中国人口学第一人”之誉。
1882年的盛夏,马寅初在浙江省嵊州市的小酒坊“马树记”里出生,生活无忧,本应继承家业的他志不在此,一度为了外出求学与家中抗争。后来,马寅初考上天津北洋大学矿冶专业,后公费留美,在哥伦比亚大学以《纽约市的财政》一文通过答辩,获哲学博士学位,小酒坊中的“小镇青年”人生命运就此扭转。
怀着“强国富民”抱负的马寅初,在1914年底回到祖国,在北京大学任教,力求治学救国。1920年他南下上海、杭州等地考察经济状况,面对国内经济满目疮痍,他不停歇地到处公开演讲,希望能唤醒民众,揭露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
1927年,马寅初再次南下,这一时期他撰写的《中国国外汇兑》《中国银行论》等论著,对金融界、经济界都产生了巨大影响,被当时舆论认为是中国最具现实关怀的经济学家,而他的经济、财政理论也成为了中国思想史的重要篇章。
抗战期间,国内通货膨胀愈演愈烈。在重庆大学任教授的马寅初更是连续发文和公开演讲,矛头直指国内财阀家族。敢讲敢批判的他也因此被当时的蒋介石政府监禁,失去自由长达5年。但他坚信“天就会亮的,黑暗就会过去”。出狱后,犹如积压多年的火山爆发,马寅初积极投入反内战、反饥饿、反独裁的民主运动,展示了一个民主斗士的铮铮铁骨。
这股讲真话的“硬气”,贯穿了马寅初的一生。上世纪50年代,国内人口增长率高得吓人,照此下去,前景令人担忧。马寅初提出“新人口论”,疾呼“中国的人口非控制不可!”。1953年到1955年,他几乎走遍浙江,深入实地调研、收集资料,并开始撰写论文。1957年,他在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发表“新人口论”观点,不料遭到批判和围攻。同年春天,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上肯定《新人口论》后,该理论文章才得以公开发表。然而好景不长,1957年“反右运动”开始后,马寅初因为“新人口论”被卷入风暴中心,先后遭到两次全国性大批判,上千份大字报向他袭来,但他依然胸怀坦,正直不改:“检讨什么,我是为了国家民族的利益提出控制人口问题,如果只为个人着想,我完全可以什么都不管!”时至今日,该理论对我国统筹解决人口问题、建设人口均衡型社会、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依然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2007年5月21日,马寅初铜像落成仪式在浙大启真湖畔举行;时光倒流到1949年8月26日,浙江大学的墙壁上贴着鲜艳的红绿标语:“欢迎马校长!”“建设新浙大!” 下午2点,马寅初在时任浙江省军管委员会主任谭震林的陪同下来到浙江大学,陪同他一起来的还有我国著名数学家苏步青和力学家钱令希等。浙江大学师生员工几千人集合到图书馆前的子三广场,热烈欢迎马寅初前来就职。“过去,在国民党统治下,我想到浙江大学担任一个普通教授的权利都没有……今天由于毛主席的英明领导和人民解放军的英勇奋斗,打败了帝国主义,铲除了国民党的反动势力,我才能够受到如此的隆遇……”就职当天,马寅初在热烈的掌声中走上了讲台,慷慨发言。
在浙大的日子里,马寅初坚持民主治校办校,力倡民主决策,要求“人人提方案,个个想办法”,群策群力,为办好浙大出谋献计;并首倡通过召开全校代表大会形式,讨论落实各项提案,浙江大学首届师生员工代表大会就这样诞生了!900多条提案和建议踊跃而出,马寅初领着大家对这些提案和建议一件件地讨论研究,一件件地进行落实。
1949年10月1日,马寅初应邀出席开国大典,站在天安门城楼上的他见证了伟大新中国诞生的重要时刻,而他的心中仍挂念着浙江大学和几千名青年学生。北京事务一结束,他便在10月30号深夜动身返回杭州,一到杭州,不顾旅途劳累,于当天晚上7点,即召集全校师生员工,报告北京开国大典的盛况,把他在北京的所见所闻以及一些重要会议、基本精神传达给大家。
“学校里最重要的就是读书上课,凡是有条件的人都应该到教学第一线去给学生们上课,并力求把课讲好。在社会上的诸种罪恶中,误人子弟是最大的罪过。”这是马寅初常挂在嘴边的。有一次,他给学生们讲财政经济政策,一讲就是3个多小时,中间连休息都忘了,难以相信当时的他已是一位年近70的老人。面对不公,耄耋之年的马寅初曾悲壮豪言:“自当单枪匹马,出来迎战,直至战死为止。”无惧势单力薄,大丈夫铁骨铮铮,马寅初在浙大担任校长虽仅21个月,但他坚持真理的求是之魂,追求民主并以身作则的精神都为浙大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感谢原文作者及发布媒体为此文付出的辛劳,如有版权或其他方面的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杭州文史网观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