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巩亭
西迁见真情
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日军“八·一三”重兵进攻上海。9月,浙江大学一年级新生率先西迁。费巩先是与老母亲和两个孩子随一年级新生一起迁往西天目山,后几经周折又送年迈的母亲和孩子由宁波回到上海。
1938年11月初,费巩离开上海乘船到香港,经广州湾到赤坎转玉林,经历半月到达广西宜山浙大。
当时宜山的环境不是太好,学生得病较多。他查阅学生的体检报告,发现许多人患有沙眼病,半数人曾患过疟疾,还有患痢疾、肺病、心脏病、神经衰弱等。究其原因:功课过重;宿舍条件太差,冬无以蔽风,夏无以御暑,每逢下雨,床帐皆湿;膳食粗劣简单,往往数月吃不到肉,学生身体营养严重不良。因此,他建议学校早日选择一个气候高爽之地为校址,建造朴实耐用、空气流通好的宿舍,他还制定了开垦荒地种植菜、养殖家畜的计划,让学生有充分的营养,保持身体健康。
费巩教授与夫人袁慧泉及子女在杭州湖滨
此外,当时学校女生人数较多,但没有女医生,很不方便就医,所以他提议增加医生与看护人员。针对学生的课业负担、经济困难及学校行政改革方面的问题,他也各提出了中肯的意见。
费巩在日记里记道:“草一长函致竺公,痛陈校事应革之点,列举五端:一为健康之应注意,二为功课宜略减轻,三为贷金应宽大,四为行政应改进,五为会议宜自由讨论,勿专寻章摘句,全文都二千余言,将来竺公返来送进。”
费巩在英国牛津大学接受的是西方教育,可他的中国伦理道德观念很强,思想非常传统,他管理学生的许多规定被视作“保守固执”,学生们背后常称他“老古板”。比如他说女孩子要像个女孩子,不能疯疯傻傻,吓得女同学们见他都不敢开口大笑。在他的课堂上,不允许男女学生杂坐,有一次费巩在上课,有位迟到的男学生慌慌张张从后面溜进来,举头一看,只有前面一排女学生边上有空座位,男生毫不犹豫地坐到女学生旁边,才落座,只见费巩先生将头一抬,手一挥,很严肃地说道:“男女最好不并坐。”此语一出,那位男同学只能狼狈不堪地一步一步走到后面去站着了。
其实费巩是一位温文尔雅、敦厚谦恭的人,长相也慈眉善目,他像一位慈祥的长者,不仅将他渊博的学识传授给学生们,并视学生如子侄,一方面教导学生,一方面连私事也常常关心照顾他们。当时费巩月薪近四百元,却并不往家中寄。在抗战时期,学生们的生活非常清贫,费巩就把自己每月的薪水拿出来给同学“打牙祭”,听到有学生生病了,他会亲自去宿舍探望,他这种“利少而义多为之”的作风让学生们感动,因此他也深受学生们的爱戴。
费巩年轻时的照片
“费巩灯”
1940年8月,训导长姜琦下台。竺可桢校长器重费巩人品与才能,聘请费巩出任训导长一职,打破了当局规定的非国民党员不得担任训导长的规定。当他被任命为训导长时,费巩要求学校出这样的布告:“政治学教授费巩兼摄训导长”。可见,他是把教授看得很重,而训导长一职看得较轻。同时表示不要训导长的薪俸,仍要教授原薪。他上任后身体力行,亲自动手烧开水为学生杀臭虫。
在任训导长期间,他见学生看书油灯太暗,严重影响视力与身体健康,他感到很不安,就拿出自己的薪金,亲自试验植物油灯,最终发明了亮度稳定又可以加罩的油灯,并自己出资制作了800多盏供学生们学习之用。学生们亲切地称这种油灯为“费巩灯”。
后人根据回忆画出的费巩灯示意图
追求民主自由
费巩是一位学识渊博的教育家,也是一位爱国爱民、不畏强权的进步政治家。1943年费巩因撰写《容忍敌党与开放舆论》的专文,被列入军统的黑名单。
1945年2月7日,费巩在郭沫若等人发起的《对时局进言》上签字。《进言》的发表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的震动,这份进言由郭沫若领衔,有数百名著名的知识分子签名,向执政的国民党要求召集各党派会议,组织联合政府,废除一切限制人民活动的法令,取消党化教育,停止特务活动,释放一切政治犯和爱国青年。当局私下做了很多工作,让签名者声明反悔,费巩断然拒绝,从而引来杀身之祸。
1945年费巩应邀去重庆北碚复旦大学讲学,3月5日凌晨二时左右,学生邵全声陪着费巩赶往现在被称为第一码头的重庆千厮门码头。他们打着买来的灯笼从江边的小巷到达轮船码头时,已有旅客在等候着了,费巩便叫邵全声去把寄放在附近的行李搬来。邵全声找到管理员与搬运工人一起把铺盖箱子搬来时,已看不到费巩了,他以为费巩已先上了船,便高声呼叫着“费老师”,却未能听到回答。又在岸上与船上反复寻找了几次,都未见费巩。他紧张得心跳加快,这时轮船开了,一种不祥之感袭上心头。
费巩失踪了!消息不胫而走。亲友、同事、学生及重庆各界都密切关注着费巩的生命安危,衷心爱戴费巩教授的浙大学生和同事们不顾当局的禁令,以罢课来抗议反动当局迫害民主教授,中国共产党和社会各界多次呼吁、抗议,要求释放费巩。
1946年1月,在政治协商会议上,周恩来代表中共中央向国民党提出八项要求,其中第七条“要求立即释放叶挺、廖承志、张学良、杨虎城、费巩”。但是,这些努力均无济于事,费巩终不见下落。后据国民党特务交待,为遮人耳目,特务们将费巩杀害,其时费巩年仅40岁!
虽然费巩不幸遇害,但费巩这样一个独立的自由主义战士,对民主政治有自己独到见解的敢说敢言的知识分子,决不会被人们遗忘!1978年9月,费巩被追认为革命烈士。
1979年10月,浙江大学党委书记刘丹主持费巩烈士纪念会。
在苏步青、王淦昌、谈家桢、贝时璋、施平等300位老校友的联名倡议下,经中共中央统战部批准,浙江大学于1979年10月30日隆重召开了有海内外老校友等1500人参加的费巩烈士纪念会,使更多的人了解了费巩。
1997年4月1日,浙江大学百周年校庆之际,在浙大校园内举行了由浙大20世纪40年代老校友捐款建造的“费巩亭”及纪念碑落成典礼。至此,浙大校园内树立了费巩的永久性纪念物。2005年5月21日下午,由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费巩文集》在浙大建校108周年纪念日首发,费巩铜像落成典礼也同时举行,浙大以此隆重的方式纪念一位当年深受学生爱戴的教授。
费巩先生诞辰100周年及《费巩文集》首发式
今天我们重温历史,让我们的下一代也记住在浙江大学曾经有过这样的一位教授,一位执着追求自由民主、决不出卖灵魂的教授。虽然费巩因为不向权势低头、不向恶势力屈服而被独裁政权残酷暗杀,可是他的思想、他的人格、他的学问将会影响着一代又一代浙大人,他的名字也将青史永存!
感谢原文作者及发布媒体为此文付出的辛劳,如有版权或其他方面的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杭州文史网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