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首页 > 武林旧事
 
武林旧事
武林旧事
 
文史动态
 
【重磅新书】吴铮强:《真假南…
浙水敷文 · 名碑赏析丨何谓…
孔庙讲堂预告丨冯立:书翰千载…
【会议】“纪念马可·波罗逝世…
 
特别关注
 
“船形馆”怎么会来到梅登高桥…
辛亥革命与杭州驻防旗营
百年前风靡一时的杭州旅游指南
南宋临安的防火组织与消防队
武林旧事
 
绿水青山总理情——周恩来总理五次视察梅家坞纪实
来源:《龙井问茶》  作者:江兴佑  日期:2022-03-04

微信图片_20220304103855.jpg

△ 图丨梅家坞茶园
敬爱的周恩来总理生前曾33次到过杭州,而在1957年到1963年短短六年间,他先后5次陪同外宾或专程来到梅家坞视察和调查研究,踏遍茶山路,走访社员家,与干部谈规划,同群众话采茶,对当地茶叶生产的发展、人民生活的改善倾注了许多心血,给茶乡人民留下了难以磨灭的深刻印象。

微信图片_20220304103857.jpg

△ 图丨周恩来

“不要照顾我,我是自己人”1957年4月26日,梅家坞连片的茶园春茶勃发,油绿欲滴。盛开的映山红,将茶园映衬得分外美丽。周总理与陈毅副总理、贺龙元帅、罗瑞卿大将、彭真等领导人陪同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伏罗希洛夫来梅家坞参观访问。
梅家坞村民无比兴奋,兴高采烈地把总理和外宾迎到接待室,端出了芳香扑鼻的龙井绝品——“明前茶”。周总理和苏联贵宾一边品茗,一边听取十月茶叶生产合作社社长孙官顺、副社长卢镇豪关于梅家坞村的自然概况、村民收入以及新旧社会对比的介绍。当讲到解放前村民生活很苦,靠吃六谷糊度日时,翻译不知“六谷糊”为何物,一时语塞。再问,卢镇豪连连回答还是“吃六谷糊”,翻译仍译不出。此刻、周总理高声插话:“就是玉米粉煮的稀粥。”翻译听了,立即翻译给伏罗希洛夫,伏老听了点点头。当听到解放后龙井茶生产得到很大的发展,村民生活有了较大改善时,周总理十分高兴,端起茶杯一饮而尽,笑着说:“剩下的茶叶倒掉太可惜了,还是把它全部消灭掉!”于是,将茶叶也津津有味地咀嚼后吃掉了。周总理可亲可敬的神态举止,使满堂人员发出爽朗笑声。
参观炒茶场,外宾看见炒茶都用手工,不解地问:“你们炒茶为什么用手工而不用机器?”村干部卢镇豪一时答不上来,总理代他回答说:“龙井茶不光是饮料,还是艺术品,要求色香味形俱佳,要靠手工、凭经验,机器代替不了。”当总理看到这里给炒锅烧火的茶农被火烤得满头大汗时,心疼地转身问村干部说:“能不能改用电炒?”
总理一行随后来到村前茶园里,遇到正忙于采茶的村民虞杏英、肖正凤母女,便走上前去和她们握手。指着9岁的肖正凤问乡干部:“她有没有读书?”当得到肯定回答后,总理显得很高兴,并指示要把农村小学办好。当总理看到记者忙着给他拍照时,就说:“把镜头对准劳动人民。”离开茶园前,又兴致勃勃地招呼大家一起来采茶,他边采边说:“采茶是很好的劳动。”
在陪同外宾参观时,周总理看到群众对自己的注意多了,就对卢镇豪说:“你们照顾客人要紧,不要照顾我,我是自己人。”
“他是专家的专家,你要多向他学习”1958年1月3日上午,周总理仅带着警卫王长锁,两人来到他自己确定的农业生产联系点——杭州市西湖区梅家坞村进行调查研究。在党支部书记卢镇豪的陪同下,先后走访了卫生站、供销社、托儿所和梅家坞小学,参观了茶叶综合试验地,访问了几户茶农,与农技员交谈茶叶试验工作。
卢镇豪详细地向总理汇报了村里的打算。总理听后,离开座位,凭窗远眺,说道:“茶叶是珍品,国内外人士都需要它。要多发展一些。”卢镇豪见总理这样具体关心茶叶生产,很是激动,忙把村里的规划和开茶园与绿化的矛盾告诉了总理。总理听后指出:“茶树常年碧绿,种茶本身就是绿化。山上面绿化、山下面开荒,这样既美化了环境,又保持了水土,还能增加经济收入,再好也没有了。”
过了一会,总理提议到外面走走。他来到茶农翁双泉家,见翁的老伴郑秋兰老人在家,就和她拉开了家常。他详细询问了她家的经济收入、口粮情况,还来到猪栏旁,看到5头膘肥体壮的肉猪,高兴地说:“自己杀不杀?”“全部卖给国家。”“好,支援国家建设。今后要多养猪。对国家、集体、个人都有好处。”回到堂前,周总理发现桌上放着许多饭盒子,就问郑为什么有这么多饭盒。郑秋兰回答说:“男人们在修水库,我儿子是操作组长,全组人的中饭由我家集中送到工地去。”“好好好,我看看你们吃什么菜。”说罢,他弯下腰打开饭盒,看到一碗鲫鱼烧萝卜丝,就说这个菜很鲜,并叮嘱郑秋兰,饭要及时送去,大家修水库,使力气,吃了冷饭不好。
离开翁家,在去茶园的路上,遇见合作社茶叶技术员吴涵芬。总理上前问她干什么工作的,当听到吴回答是技术员,刚从浙江农学院毕业,就风趣地说:“喔!原来是个茶叶专家。”吴不好意思地回答:“我不是专家。只是刚毕业的大学生。”总理接着邀她一起去茶园,向她了解关于茶叶方面的农业知识。总理问她做哪几项试验工作?待小吴回答后,又提出许多诸如“一亩茶地种几丛”、“一年施几次肥”、“一斤最好的茶叶有多少片”、“一担粪抵多少化肥”等问题。总理问得那么细致,那么具体,有些问题小吴一时竟答不上来,旁边的卢镇豪接口代为回答:“一亩茶地有400丛,一年要施3次肥……”总理听了,语重心长地说:“他(指卢)是专家的专家,你(指吴)还要多向他学习呀!”
看过茶园,总理又走进茶农孙芝明家,亲切地询问孙“多大岁数、家里几口人”,总理见孙要出门送饭,便掀开饭篮,看了看说:“菜还不错。”孙告诉总理,饭是“带给我老娘(老婆)吃的”,总理马上纠正:“应该叫爱人。”
“梅家坞是我联系的一个点”梅家坞的村民永远忘不了1958年1月4日这一天。这天,周总理由西湖区委负责同志陪同,于下午4时左右再次来到梅家坞村,专门与村里的干部群众座谈生产发展问题,帮助制定十年规划。
会议在梅家坞小学简陋的礼堂里举行,会议桌是用6张小学生课桌拼起来的,凳子也是小学生上课的凳子。周总理和村里的干部,群众一起坐在小学生的课凳上,议论起梅家坞第一个远景发展规划问题。会上,周总理先一一询问并记下与会者的年龄、职务、家庭状况,接着又十分详细地询问了梅家坞村解放前后的政治、经济、文化情况和合作社以来的变化。然后,总理就梅家坞村的生产和建设等问题谈了许多看法。他说,《全国农业发展纲要》草案不久就要公布了,一个国家发展要有计划,一个村同样也要有计划,梅家坞应以茶叶为主,发展多种经营:水力发电成本低,要办水力发电厂;茶园要向电气化、机器化发展;要发展家庭畜牧业,要把家庭养猪与集体养猪结合起来。总理又指出,要勤俭办社、勤俭持家。社里要关心社员生活,改善住宅。搞好村子规划、同时要兴办福利事业,搞好卫生工作,办好学校,抓好文化教育。总理还询问了村里的计划生育工作,指出:任何东西都要有个计划,生产要有计划,生育也要有计划,要抓好计生教育。后来,梅家坞村把周总理谈话要点整理为12条,内容涉及到科学种茶、粮食生产、多种经营、田地安排、水利建设、山林绿化、畜牧生产、计划生育、文化教育、卫生、交通道路、山地公园共12个方面的问题。中共浙江省委、杭州市委根据总理指示,派人到梅家坞村具体帮助制定了1958-1968年10年生产发展规划。
座谈中,总理告诉大家,中央有个决定,每位领导都要联系一两个农业合作社、搞调查研究。自己也联系了两个点,一个是上海郊区的棉花生产合作社,一个就是你们梅家坞茶叶生产合作社。总理表示。今后还准备来这里住几天。最后,还语重心长地叮嘱大家“加强社会主义思想教育,要使每个社员都懂得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这次座谈会。从下午4点一直开到晚上8点。此刻,皎洁的月亮已爬上了山岗,月光洒满了山村。村民们吃过晚饭,三三两两、在路边桥旁休息。见到总理从礼堂出来,顿时欢腾起来。干部告诉村民们,总理特地来开会对梅家坞的规划作了许多重要指示,到现在还没有吃过晚饭呢。
后来,因各种原因,《规划》未完全付诸实施。
“还是集体和个人都养较好”1960年12月23日上午,总理又一次来到梅家坞。当时,陈毅副总理陪同西哈努克亲王已先来这里参观,总理走上五福桥,正遇亲王,他幽默地向亲王拱拱手,说:“我来迟了。”然后径直到接待室喝几口茶后,便出门走访村民们去了。
总理走进翁森本家,主人要给总理泡茶,总理说:“我在大队已经喝过,不要忙了,我来看看大家。”他仔细地询问翁家有没有养猪?公社有没有把猪收走?付钱没有?等等。总理接着又去翁双泉家,看他家猪圈。当总理看到猪圈里还养着几头猪时,就说:“第一次我来,还有3家养猪,现在只剩一家了。看来,养猪还是集体和个人都养较好。”
总理临行前,又向大队干部们强调要搞好山林经济,说:“路边冬青树可以改种成茶树,用茶树绿化,既有经济价值,又有观赏价值。”
“这是刮风刮掉的”1963年1月6日上午,周总理、陈毅副总理陪同锡兰(今斯里兰卡)总理班达拉奈克夫人第5次访问梅家坞。接待室里,外宾见白瓷杯里清碧芳香的茶水中半浮着莲心似的片片茶叶,问:这样幼嫩的茶叶,一定很难采吧?总理忙把双手采茶能手沈顺招介绍给锡兰贵宾,拉着她的手向外宾介绍说:“龙井茶有这样美好、是由这灵巧的双手采制出来的。”还抓起沈的双手给班达拉奈克夫人看,开玩笑地说:“巧手能摘天上月。”
自上次来梅家坞后,总理还惦记着翁双泉的家。利用陈毅副总理陪同外宾听取村里情况介绍的间隙,总理又来到翁家。见翁双泉与老伴郑秋兰都在,周总理高兴地说:我是老客,来过你家,老奶奶可以作证,对吗?全屋子人听了都笑了起来。当总理提出又要看猪圈时,女主人告诉总理:养猪不卫生,猪都集中到畜牧场去了。总理有些生气地说:“这是刮风(五风)刮掉的,不是你们讲卫生拆掉的。”他沉吟了一会儿又说:“第一次我来,还有3家养猪,第4次只剩你们一家,现在连一家也没有了。养猪还是集体和个人都养较好。”
总理又陪外宾参观了村小学,一间教室里20多位小学生正在上语文课。总理站在教室窗口,静静地看着他们上课。过了一会儿走进教室,全班同学起立鼓掌欢迎。总理高兴地向同学们招手,并用亲切的口吻说:“你们坐下,你们坐下。接着一边询问同学们读书情况,翻阅同学作业本,一边向班达·拉奈克夫人作着介绍。最后,他用深情的目光注视着大家说:“祝同学们学习进步。”边说边离开了教室,教室里再次响起了热烈的掌声。这是总理最后一次来梅家坞。



相关内容
“船形馆”怎么会来到梅登高桥旁 2024-11-15
辛亥革命与杭州驻防旗营 2024-11-15
百年前风靡一时的杭州旅游指南 2024-11-13
浙档精品丨萧山围垦记忆:是珍贵岁月,更是精神财富 2024-11-13
校史寻踪|清末浙江高等学堂之学风 ​——和风篇呈吾师张阆声先生(1941年11月1日) 2024-11-11
 
Copyright@2015 www.hangcho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刊登的信息和各种专栏资料, 未经协议授权,不得使用或转载
主办单位: 杭州文史研究会  地址:杭州市政协  电话/传真:0571-8510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