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11月初,日军登陆杭州湾以后,杭州形势日趋紧张。11月9日始,省级党政机关陆续迁往金华。12月6日,新任省政府主席黄绍竑抵达杭州履职,主持最后的疏散工作,23日离杭,随即将省政府迁驻永康县城东面的方岩。方岩有很多的岩洞、庙宇,便于防空和容纳机关人员工作、居住。至1942年5月浙赣战役爆发时迁出,方岩作为战时省政府所在地达4年多之久,期间未遭日机袭击,省政府在较为安全的工作环境中领导了浙江的抗战工作。此后,省政府及其所属厅处常驻云和县办公,直至抗日战争胜利。  ∆战时浙江省政府主席黄绍竑,他采取了一系列有利于抗战的措施,推动了浙江抗日救亡运动的发展 ∆1938-1942年战时浙江省政府所在地——永康方岩五峰书院 ∆浙江省政府在云和建立的兵工厂——浙江铁工厂 为了适应战区的形势,1939年1月,浙江省政府在於潜县西天目山的禅源寺设立“浙江省政府主席兼国民抗敌自卫团总司令行署”,代行浙江省政府职权,代表省政府对浙西沦陷区行使行政管理权力,下设秘书、政务、军事三处,以省政府委员贺扬灵为行署主任。同年冬天改称浙江省政府主席浙西行署。浙西行署从成立到1945年秋结束,历时近7年,负有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使命,对于领导杭嘉湖沦陷区工作、坚持抗战多有建树。 ∆1939年3月,上虞县政工队员奉调浙西行署赴浙西沦陷区工作前留影 杭嘉湖地区沦陷后,浙江省政府加强了对民众的动员工作,以求安定人心、振奋精神、培养实力,集中全省人民的力量坚持对日抗战。1938年2月9日,浙江省政府第988次委员会议在丽水召开,会上正式通过了《浙江省战时政治纲领》。《纲领》确定了以动员全省民众参加抗战为一切努力的总方向,统一了全省战时行政措施和一切民众救亡运动的步骤,成为全省人民团结抗战的政治基础和一份开创浙江抗战新局面的纲领性文件。
∆《浙江省战时政治纲领》  ∆永嘉童子军训练 1938年1月20日,浙江省第一个战时政治工作队在兰溪建立。2月初,金华、义乌、永康等县的政工队相继成立,以后迅速推广到全省各县。政工队队员以青年学生为主,以动员民众参加抗战为工作重心。省政府又陆续从各县政工队里抽调人员进行集训,组织省战地政工队,深入浙西沦陷区开展敌后政治工作。1940年,政工队划隶三青团浙江省团部,改组为青年服务队。政工队在其存在的3年时间里,为宣传抗日、发动和组织群众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在全省对敌斗争中发挥出先锋作用。感谢原文作者及发布媒体为此文付出的辛劳,如有版权或其他方面的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杭州文史网观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