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首页 > 武林旧事
 
武林旧事
武林旧事
 
文史动态
 
新书抢先看 | 读《明代湘湖…
浙工大举办南宋临安古都与中国…
新书 | 《吴庆坻行纪二种》…
新书 | 《浙学未刊稿丛编第…
 
特别关注
 
钱塘江大桥炸桥的回忆
《唐诗三百首详解编注》的作者…
宋杂剧与瓦舍勾栏
谭其骧一纸定隆中
武林旧事
 
院系调整70周年 | 浙大医学院的创建和院系调整中浙江医学院的新建(上)
来源:浙大档案馆微信公众号  作者:王宽福  日期:2022-05-19

新中国成立初期,百废待兴,为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建设和高等教育事业布局调整的迫切需要,1952年,教育部根据政务院提出的院系调整方针,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大规模的院系调整。在这场关乎全局的大调整中,浙江大学作出了极具分量和意义的贡献。经过1952年初和同年8月的两次调整,浙大的文、理、工、农、医等学科及师资像种子一样播撒至全国各地,为新中国高等教育和科学研究事业的重新布局和发展作出了重大历史性贡献,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今年是全国高等学校院系调整70周年,本期我们与大家一起回顾浙大医学院的创建以及在院系调整中作出的重要贡献。

浙江大学在竺可桢校长的带领下西迁办学八年,成绩非凡,到1945年随着日本帝国主义的投降,东归杭州已迫在眉睫,百废待兴,各种人才都会十分短缺,竺校长早想增加法学院、医学院、药学系、航空系等院系。且毅然辞去中研院气象所所长的职务,全力办好、办强浙江大学这所综合性大学。浙大医学院创建的艰难,院系调整中浙江医学院的历史沿革的辉煌、复杂,值得浙大后人永记。

竺可桢与李宗恩

微信图片_20220519103742.png

李宗恩(1894-1962)

江苏武进人。1911年留学英国格拉斯哥大学医学院,1920年毕业。旋入伦敦大学卫生与热带病学院,任助理研究员,研究蠕虫病。1922年获伦敦大学硕士学位。1923年回国,任教于北京协和医学院。1937年秋赴贵阳,筹办贵阳医学院。次年6月任贵阳医学院院长,兼热带病学系主任。1947年5月任协和医学院院长。1948年当选中央研究院院士。同年获格拉斯哥大学博士学位。1949年任协和医学院院长。

在浙江大学到贵州办学之前就已有许多学校迁来贵州办学,主要学校有大夏大学、贵阳医学院、交通大学唐山工程学院、广西大学、国立湘雅医学院等,其中贵阳医学院更让竺校长刮目相看,掌门人是李宗恩院长,也是老熟人,二人都先后担任过欧美同学会(1913年10月由顾维钧、梁敦彦、詹天佑、蔡元培等人共同发起成立)会长,又同为中央研究院第一届院士。李宗恩17岁(1911年)就赴英国留学,初入预备学校,进格拉斯哥大学医学院,1920年毕业;1921年参加英国皇家丝虫病委员会赴西印度考察热带病,且获伦敦热带医学院医学博士学位;1923年回国,1923年至1937年任职于北京协和医学院。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协和医学院停办,为了培养抗战所急需的医护人才,教育部聘请李宗恩、朱章赓、杨崇瑞等八人为国立武昌医学院筹备委员,李宗恩教授为筹备主任,随着战事变化,教育部遂决定将正在筹建的国立武昌医学院改在贵州省贵阳市创建国立贵阳医学院,李宗恩教授仍为筹备主任。

微信图片_20220519103745.jpg

中研院成立第二十周年纪念会暨第一次院士会议

(左起)第一排:萨本栋,陈达,茅以升,竺可桢,张元济,朱家骅,王宠惠,胡适,李书华,饶毓泰,庄长恭;

第二排:周鯁生,冯友兰,杨钟健,汤佩松,陶孟和,凌鸿勋,袁贻瑾,吴学周,汤用彤;

第三排:余嘉锡,梁思成,秉志,周仁,萧公权,严济慈,叶企孙,李先闻;

第四排:杨树达,谢家荣,李宗恩,伍献文,陈垣,胡先骕,李济,戴芳澜,苏步青;

第五排:邓叔群,吴定良,俞大绂,陈省身,殷宏章,钱崇澍,柳诒徵,冯德培,傅斯年,贝时璋,姜立夫。

1938年3月1日国立贵阳医学院正式成立,李宗恩是首任院长,在他的辛勤耕耘下,没几年贵医及贵医附院就云集了大批来自协和医学院医学精英,在大西南声名鹊起。不仅培养了大批战时急需之医学人才,推动了贵州省医疗卫生事业发展,而且保护、培养和锻炼了一大批包括来自协和医学院等高校的医学精英。从办学规划、科室设置、教员聘请、教学管理制度等方面贵医充分借鉴了“协和”经验,还形成了诊疗规范、治学严谨的优良作风,被誉为“小协和”。

竺校长常去贵阳开会、招生,学校师生有疑难病症也会找李院长求助,两人来往密切,经常交流办学事宜。抗战胜利竺校长接受其好友著名医学教育家林可胜(中研院首届院士及首届评议员)和李宗恩教授建议,毅然决定依托理学院的雄厚实力创办医学预科,建立一所协和式的一流医学院、办一所“南方协和医学院”,并为创建医学院物色筹备牵头人,李院长欣然同意担任浙大医学院筹备委员会主任,和王季午、谷正研、李天助等人组成筹备委员会。确定医学院为七年制,包括医预科二年、医本科五年(前两年为医学基础课,后三年为医学临床课)。1945年8月经教育部批准,同意浙大医学院于1946年秋开始招生,第一届报到学生注册表上签名的医学院院长是李宗恩教授。

但天有不测风云,北京协和医学院也急待重建。1946年3月27日新任协和医学院胡适董事长开始马不停蹄物色新院长以恢复医院正常运作,他把李宗恩教授列入了候选对象。竺校长不停催促李宗恩、王季午速来杭筹建浙大医学院,而李宗恩教授需不断赴京接受“协和考察团”约谈和各种调研活动,王季午教授只能接受代理院长一职,在贵医维持复杂局面(1944年日军逼近贵阳,贵医的一部分转入重庆暂并入上海医学院,抗战胜利后许多贵医师生愿随上医去上海,贵医面临解体的危险,这是创建人李宗恩教授不愿意看到的)。1946年9月,王季午教授来杭介绍上海公共卫生专家吴朝仁君,其愿来浙大暂任医学院筹备委员(后去北大医院任职),竺校长电告李宗恩教授,坚持他和王季午教授两位中必须有一人留浙大,同时开始给王季午教授发放工资。1947年3月12日,协和董事会一致通过确定李宗恩教授为协和医学院第一任中国人院长。李宗恩要妥善处理贵医事务,确认朱懋根教授接任贵医院长,为王季午解脱,推荐他去浙大主持筹办医学院以兑现对竺校长的承诺,处理完校务李宗恩就去北平协和上任。王季午教授也随即来浙大正式就职。待竺校长半年出国考察(1946.11.4-1947.6.16)回校,该风波也已尘埃落定,没有影响浙大医学院创建大局。

创建浙大医学院的功臣:王季午教授

微信图片_20220519103748.jpg

王季午(1908-2005)

江苏苏州人,内科学、传染病学专家和医学教育家。1934年毕业于北平协和医学院,获医学博士学位。后公派去美国图兰大学热带病与寄生虫学院为访问学者。1941年回国,曾任贵阳医学院教授,浙江大学医学院教授、院长。新中国成立后,历任浙江医学院副院长,浙江医科大学校长、名誉校长等。

1947年3月王季午教授正式就任浙大医学院院长,初创之际几乎一无所有,既没有专属于自己的实验室和设备,也没有实习医院 ,师资力量更是匮乏。王季午请东吴大学同学、好友理学院著名遗传学家谈家桢教授兼任医预科主任。医学院医预科二年都安排在理学院进行,任教老师均为文、理学院的著名教授,如贝时璋、蔡堡教授等,给学生打下扎实的文理基础。

1948年秋首招的学生要进入医学本科的基础课学习,当务之急的是实验室、仪器设备和任课老师,王季午教授奔波于上海、南京,向行政院善后救济总署、联合国善后救济总署和美国医药援华会申请教学、医疗、科研仪器设备。学校为医学院本科教学所需专门建了“叔和馆”也已完工,王季午教授依靠自己的人脉还从全国各地请来了解剖学王仲侨教授、生理学李茂之教授、胚胎学张汇泉教授、寄生虫学龚建章教授,病理学科陈履告教授、药理学孙宗彭教授、生化学科俞德章教授等知名学者来校任教。

微信图片_20220519103751.jpg

田家园旧貌

在建院的同时着手筹办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购买了直大方伯巷(旧称“头发巷”)田家园6号和9号王姓住宅,作为医院用房。贵医的赵昜、李方邕、楼福庆、李志彬、杨松森、蔡钺侯、刘震华、李鸿汉、张泰仑、梁树今、马逢顺、陈信宝、路文博、张鸿典、燕淑昭、吕学正、王曼、李荷君、李冠芳等医生,随王季午教授筹建浙江大学医学院,他们成为了浙大医学院建院初期的骨干。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于1947年11月1日正式开院应诊,王季午兼任医院院长,李天助为副院长。当天下午,竺可桢先生携夫人参加了附属医院开幕仪式,并与全院职工合影留念。

微信图片_20220519103812.jpg

国立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开幕纪念

(左起)第一排:杨松森,王钦明,赵昜,刘震华,梁树今,郭绍宗,张简青,王季午,竺可桢,竺可桢夫人,李天助,张发初,姜辛曼,楼福庆,李志彬,贺绣君;

第二排:张泰仑,罗靖寰,俞寿民,蔡钺侯,俞培琴,李鸿汉,陈信宝,马逢顺,徐文正,施绶经,孙国珍,骆文博,肖庆国,王灵芝,屠珍荃,吴润辉,蔡琛;

第三排:沈乙白,吴果诚,俞增福,姜爱信,汪辉忠,戴铭瑾,朱国华,詹颖霞,张德珊,王永馥,章文学,任一阳,黄锦才;

第四排:费登珊,潘志遐,戴乐培,张正勤,孙仁煊,田浩来,陈松年,白洁,殷开茂,沈矛令,孙婉英,李寿泉。

微信图片_20220519103815.jpg

《浙大医院前日举行开幕典礼——设备完美观众称羡不止》

(刊于《国立浙江大学校刊》复刊第167期)

微信图片_20220519103817.jpg

医院开幕时的病房

微信图片_20220519103819.jpg

医院开幕时的大门


临床授课的教师中,内科有王季午、郁知非和楼福庆教授,外科刘震华教授,泌尿外科王历耕教授,放射科张发初教授,眼科姜辛曼教授,公共卫生有李方邕教授;还聘请上海著名神经科医生张沅昌先生、精神科夏镇夷先生和伍正谊先生、妇产科李瑞林教授、儿科项全申教授来校授课,其中多数都是协和医学院毕业的,在国内都堪称一流。

为把浙江大学医学院办成国内一流医学院,学校把竺可桢校长倡导的求是精神和协和的严谨风范融为一体。王季午院长十分重视教学质量的提高,录取新生严格挑选,学生的培养,实行因材施教,严格要求高质量,实行淘汰制,宁缺勿滥。如第一届新生入学时27人,到毕业时仅剩13人。学制订为七年(解放后改为六年),学生入学后即加强数、理、化、生物、英文等基础课的教学,学生不仅有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而且有扎实的人文科学基础知识。实行学分制,提倡自学,独立钻研,学生还可跨院系选课。各段课程都聘请名教授任教和指导。由于王季午等人的齐心努力,浙大医学院不仅拥有充实的师资队伍,在教学和医疗质量上亦具有较高水平,深得社会赞赏。所培养的学生,以思路宽广、基础扎实、学风严谨见称,在国内已享有较高的学术声望,有“南方协和”之称,王季午院长功勋卓著。

微信图片_20220519103822.jpg

“国立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之钤记”

感谢原文作者及发布媒体为此文付出的辛劳,如有版权或其他方面的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杭州文史网观点

相关内容
钱塘江大桥炸桥的回忆 2024-12-23
档案故事|浙大“求是创新”校训源何而来? 2024-12-20
湘湖通史|民国时期两次重要的湘湖调查 2024-12-20
史话杭州·文化渊薮:养正书塾 2024-12-19
档案中的老字号记忆——王星记扇庄 2024-12-18
 
Copyright@2015 www.hangcho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刊登的信息和各种专栏资料, 未经协议授权,不得使用或转载
主办单位: 杭州文史研究会  地址:杭州市政协  电话/传真:0571-8510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