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首页 > 禹杭履迹
 
禹杭履迹
禹杭履迹
 
文史动态
 
新书抢先看 | 读《明代湘湖…
浙工大举办南宋临安古都与中国…
新书 | 《吴庆坻行纪二种》…
新书 | 《浙学未刊稿丛编第…
 
特别关注
 
《唐诗三百首详解编注》的作者…
宋杂剧与瓦舍勾栏
谭其骧一纸定隆中
苏东坡与西湖景观的营造
禹杭履迹
 
杭州隔壁戏
来源:王与昌  作者:  日期:2010-11-05

隔壁戏是杭州的古老曲种之一,形成于清代。它以"叫声(亦名吟叫)、"学乡谈"作为自己的主要表演技艺,因此,徐珂在《清稗类钞》中又称它为"口技"或"口戏"。追溯隔壁戏的两种表演技艺,可推至宋代。据宋高承《事物纪原·吟叫》记载:"京师凡卖一物,必有声韵,其吟哦俱不同,故市人采其声调,间以词章,以为戏乐也。"南宋杭州,这种"叫声"技艺很盛行。据《梦粱录·妓乐》记载:"今街市与宅院,往往效京师叫声,以市井诸色歌叫卖物之声,采合宫商成其词也。"表演也相当出声:"教乐所人员等效学百禽鸣,内外肃然,止闻半空和鸣,鸾凤翔集。"当时杭州的吟叫艺人,还有自己的"律华社"等行会组织(见《武林旧事·社会》)。另外,在杭州的瓦舍勾栏中,还盛行一种学说各地方言的"学乡谈"技艺,专业艺人有方斋郎。

把"叫声"、"学乡谈"这两种技艺作为主要表演手段,躲在布幔里表演,杭人称之为"隔壁戏",艺人行话则叫"暗春"。所谓"暗春",意指只闻其声,而不见其人的表演。让人看见的演出,则叫"明春"。隔壁戏暗春节目多,也有少量在明处的表演。艺人把这两种演出形式又统称为"春戏",故隔壁戏又曾名春戏。

隔壁戏在清代,以唱堂会为主,艺人多会小魔术(时称古彩戏法),演出仅一人。不会小魔术的艺人,有时跟变戏法的连班演出。表演时利用主人家里的八仙桌作舞台,外围布幔,横匾写着"金玉满堂"四个大字。艺人身背一只布袋,内装钱板、算盘、摇铃儿、钹儿、醒木、折扇、毛竹筒等导具。为了讨好主人和把观众的情绪提起来,艺人先站在布幔外讲几句吉利话,继而表演"扇戏"。所谓"扇戏",即艺人先从扇子中变出小木偶,然后随着扇子的扇动,小木偶跟着起跳,形同舞蹈。有些艺人随着小木偶的表演,还配着演唱〔游魂调〕、〔手扶栏杆〕、〔文书调〕、〔莲花落〕、〔春调〕等许多流行小曲,用来表演简单的人物故事。节目有《和尚采花》、《十把扇子》、《五福临门》、《水漫金山》、《孟姜女》等。更多的节目则是艺人手拿一块红布,表演《桂圆变蛋》、《蛋变铜钿》、《仙人采豆》等小型古彩戏法,也有表演《变人》、《变水》(即所谓"九龙取水")等较大型的古彩戏法。由于变戏法动作敏捷,使人看不出破绽,而戏法一般又在布、毯等物的遮盖下变出,故艺人称古彩戏法为"里子春"。当然,变戏法也有不借助物品的,艺人称为"空手出彩"。如艺人潘祖彬、张和尚、田锡镛等,就是"空手出彩"的名手。由于演出扇戏和古彩戏法的目的,是把观众的胃口(兴趣)先吊(提)起来,所以艺人把这类开头的演出,称之为"吊棚"。一场堂会,吊棚节目只有几出,属点缀性的,主要还是演出隔壁戏的节目。表演的艺人钻进布幔内,有些节目是利用方言谐音词汇上的错觉,达到嘲弄、讽刺的效果。如《萧山人拜门神》是用3种方言表演的,内容大意是说一位萧山人,大年初一跑到杭州做"嬉客",看见衙门上贴着两尊门神,他以为是城隍庙,跪下来就拜。公差见后,用杭州方言问他做什么,萧山人用土话答:"伢(我)阿爹话格,年初一看见菩萨要拜格,今朝拜一拜菩萨,会保佑伢一年到头顺顺当当、家里平安、五谷丰登、六畜兴旺。"说完,一面朝衙门连磕3个响头,一面还说:"我到大年夜,仍旧到货郎头(到这里)来,谢谢五(你)两尊大菩萨。"公差说:"嗳嗳嗳,你这个乡瓜头儿,大年初一,清早八早,我们衙门没开,利市也没有发,你空佬佬来格里卜落、卜落磕头做啥?"萧山人:"嗳,大哥,我是来旦(在这里)拜菩萨,讨顺溜呀!"公差:"啥花头?格里是衙门,又不是城隍庙,触我们老爷霉头是不是?来人,抓起来!"萧山人:"嗳,大哥,拜菩萨会犯法格?那五(你)土地庙里作货(啥)勿去抲"?公差:"阿三,管牢他,我去禀报老爷。"公差见了老爷说:"大老爷,门口头来了个乡瓜头儿,大年初一,清早八早朝我们衙门磕头,他不当我们衙门看,当我们是城隍庙。格来老爷你变成城隍老爷哉,格早我们也变做小鬼头儿得来。"老爷大怒,令公差抓他进来,并用北方话问:"你姓什么?"萧山人:"老爷你问我姓霍(啥),我姓忧(郁)。"老爷:"什么忧?"萧山人反唇相讥道:"人家话做老爷的一笔通天,老爷你连忧都勿晓得格!闹(偌),伢爹姓忧,格末我鞋(也)姓忧。五(你)老爷格爹姓王,格末五鞋姓王,除非五乃姆另外嫁人,格末五要姓蛮(晚)爹格姓哉。老爷连格点鞋勿懂,还及勿来伢乡下人带。"老爷又问:"你家里可有妻子?"萧:"我家萧山老母鸡养了十七八只,鸡子(鸡蛋)一个也没生过。格次我到杭州做嬉客,想捉几只来,鞋送五老爷一只,谁知昨夜被黄鼠狼都拖带起哉!"老爷:"我问你讨过老婆没有?"萧:"萝卜我种了几亩,大水一来,冲得滑脱精光。"老爷:"我问你有否女人?"萧:"伢萧山人勿呕女人,呕婆罗密格。"老爷接着又问他多大年纪,有否儿子等,萧山人把年纪听作"田鸡",把儿子听作"李子、鸭子、驴子",从中引出许多笑话来,达到嘲弄老爷的目的。以仿学各地方言来刻画人物的性格,是隔壁戏的主要特点之一。如《点名》、《状元糕》等,也都是这类节目。

隔壁戏的另一个特点,是模拟各种声响或效果学鸟兽鸣叫。如《百鸟朝凤》、《卖糕》、《旺响》、《火烧豆腐店》等。艺人表演时或模仿各种起伏的鼾声、走路、开门、上下楼梯、小儿啼哭、嚎叫、火烧、搬动家具、落雨、刮风、喷水、鸡叫、狗吠等声响,或顺着语音语势,仿学小贩叫卖及各种歌吟声,也有用各种小调和各地戏曲、曲艺唱腔说唱。当然,模仿各种声响不仅要用口技,还需凭借各种道具。如表现下雨声,艺人就用手在算盘上摩擦,或用扫帚在桌上扫,随着速度、轻重的不同,听众能分别出是大雨还是小雨。如要表现各种风声,艺人就用钹儿进行轻重、快慢不同的摩擦。又如要表现上下楼梯声,艺人就在桌上来回走动,或用毛竹筒击桌。

隔壁戏中有少量节目是在明处说唱的,其中以《杭城一把抓》影响最大。节目开头先用武林调唱一段杭州10城门:"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景致在杭州。正阳百官坝子门,螺蛳沿过草桥门,候潮听得清波响,涌金钱塘保太平。……"唱词中的"正阳"即凤山门,"百官"亦名"北关",即武林门,"坝子"即艮山门,"螺蛳"即清泰门,"草桥"即望江门,"太平"即庆春门,另外是候潮门、清波门、涌金门、钱塘门,接着说一段"快口",即把中河上的桥名,一口气念出来,每字代表一座桥:"梅云西登仙,盐油丰回荐,柴府铁三新,望通黑稽仓,六部炭南梁,朱美洋海化,水小大通江。"词中每字代表的桥名依次如下:梅登高桥、青云桥、西桥、登云桥、仙林寺桥、盐桥、油(蜡)局桥、丰乐桥、回回新桥、荐桥、柴垛桥、府桥、铁佛寺桥、三圣桥、新宫桥、望仙桥、通江桥、黑桥头、稽接骨桥、仓桥、六部桥、部院仓桥、炭桥、南星桥、梁家桥、朱家桥、美政桥、洋泮桥、海月桥、化仙桥、水澄桥、小桥头。最后的大通江有两层意思,一层是大通即大通桥,江即钱塘江;另一种意思是说中河的小水,最后大通钱塘江。《杭城一把抓》还把杭州城内的街巷,编成唱词说唱。由于该节目内容发噱、有趣味性,因此很受听众的欢迎。该节目还被杭州的小热昏、武林班、杭滩等曲种艺人所吸收,成为他们的常演曲目。

隔壁戏艺人为了丰富自己的上演曲目,也向其他杭州曲种吸收,如《犯夜》(即《化子过关》)、《产子》、《罗梦》,就是吸收自杭滩曲目。当然,这些曲目被隔壁戏吸收后有了发展。隔壁戏到清同治年间,在杭州很盛行。清末民初,隔壁戏除唱堂会外,开始进入街头或广场演出。当时,著名艺人有章志生(裁缝阿四)、大脚阿春、李连生、邵炳荣(麻雀儿)、何品三、潘美春、张兰芳、潘祖彬、张福坤(张和尚)、阿琦等40多人。另据《清稗类钞》记载,1911年,杭州隔壁戏艺人方寿山,还把此艺带到上海演出。隔壁戏在绍兴亦较流行。据鲁迅先生日记载,1916年12月,鲁迅母亲60大寿,鲁迅特地从北京赶回绍兴,并邀请花调、隔壁戏、平湖调艺人到老台门家中唱堂会,为母亲祝寿。他在1916年12月12日、13日的日记中写道:"12日下午,唱花调,夜唱隔壁戏及作小幻术。13日,为母亲六十生辰,夜唱平湖调。"

隔壁戏常演的节目有:《萧山人拜门神》、《小贩卖糕》、《杭城一把抓》、《旺响》、《卖母》、《灶司传》、《犯夜》、《点名》、《双骗》、《罗梦》、《产子》、《赌鬼状元糕》、《拜新年》、《王小二过年》、《怕妻》、《百鸟朝凤》、《火烧豆腐店》、《半夜走路》、《三家店》、《捣乱百家姓》、《瞎子借雨伞》、《绍兴人乘火车》、《打灶头》、《点名》、《巧遇》、《醉鬼》、《女婢》、《扒灰》、《尼姑养儿子》等。

20世纪20年代,杭州小热昏艺人杜宝林把隔壁戏中的《萧山人拜门神》、《火烧豆腐店》、《瞎子借雨伞》、《绍兴人乘火车》、《杭城一把抓》、《王小二过年》等精彩节目和表演技艺吸收过去,并加以丰富、发展,演出效果比隔壁戏还好。因此,许多隔壁戏艺人亦逐渐改演小热昏曲艺,或转演杂技、小魔术。从此,隔壁戏逐渐消亡。

相关内容
西湖之谜系列|济公活佛是僧还是神? 2024-12-20
西湖百亭|杨堤景行碑亭 2024-12-19
湘湖轶事|“八龙”韩纬在萧初探 2024-12-19
宋杂剧与瓦舍勾栏 2024-12-18
苏东坡与西湖景观的营造 2024-12-16
 
Copyright@2015 www.hangcho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刊登的信息和各种专栏资料, 未经协议授权,不得使用或转载
主办单位: 杭州文史研究会  地址:杭州市政协  电话/传真:0571-8510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