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首页 > 史林春秋
 
史林春秋
史林春秋
 
文史动态
 
书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普及读…
讲座预告丨陈志坚:大禹与越人…
中国考古学泰斗严文明去世,他…
郑嘉励全新力作《考古四记:田…
 
特别关注
 
郁达夫眼中的“秘藏之书”
三百文买一枝花?
清末民初杭州灵隐寺大殿的复建
上泗山歌
史林春秋
 
来新夏:挑水与倒水——治学漫笔
来源:十九号见微信公众号  作者:  日期:2022-11-21

微信图片_20221121134918.jpg

来新夏(1923 ~ 2014),浙江萧山人。1942年考入北平辅仁大学史学系,1951年到南开大学任教。曾同时兼任南开大学校务委员会委员、校图书馆馆长、图书馆学系系主任、南开大学出版社社长兼总编辑。在历史学、方志学和图书文献学研究方面,成果宏富,多为开创之作。著有学术专著30馀种,整理古籍多种。

本文转自“尔雅国学”公众号,原载《人民日报》1998年10月24日 第5版 。旨在知识分享,如涉版权问题,联系小编删除。






“采铜于山”和“废铜铸钱”是明清之际大学者顾炎武关于治学所指出的两条不同道路。我在中年时曾读过顾炎武的《亭林文集》,其中有一篇《与人书十》就写有一段寓意深刻的话。顾炎武说:

“尝谓今人纂辑之书,正如今人之铸钱。古人采铜于山,今人则买旧钱,名之曰废铜,以充铸而已 。所铸之钱既已粗恶,而又将古人传世之宝,舂碎散,不存于后,岂不两失之乎?”

这是顾炎武向友人无私奉献自己的治学经验。他所谓的铜是指资料,采铜于山是教人要搜集原始资料,第一手资料。旧钱或废铜是指转用别人用过的资料,其结果是不知资料本原,所得出的结果像废铜铸出来的钱那样,质量水平很差,甚至还会将原始资料曲解散碎。顾炎武所谓的今人当指和他同时代的人,看来这种用二手资料的事古已有之,不过今日更为流行而已!我们现在所能见到的若干所谓著作和论文,其用“废铜铸钱”的情况可称比比皆是,但却能混迹一时,不能不使人感到困惑。

某次,我曾以这一问题与一位学术前辈商讨,他说,“采铜于山”与“废铜铸钱”确是至理名言,但难被放言空论者所接受,甚或被嗤为舍近求远。有些躁进者,不明采铜与用废铜的道理。所以,他要采用更浅近的比喻,希望有更多人接受。这位前辈提出了挑水与倒水之说,其说虽简,其理甚明。他向我申其说:挑水者,用桶从源源不断的河里挑水,用完再挑,永无穷尽;倒水者,则由别人从河里挑来的水桶中倒水,虽云轻而易举,但倒水时泼洒一些,势所难免,一如资料之一转再转而走样。一旦桶空,则不知桶中水从何而来,只能望桶兴叹。继而环顾四周,是否有挑好之水桶在等人去倒。如一生中只倒别人桶内的现成水喝,而不论清水混水,只要是水就行,其后果实不忍设想。

我静聆教诲,不禁叹服前辈功底之厚,见解之深,能以浅近语言阐明深刻至理。“挑水于河”及“倒水于桶”二语与“采铜于山”及“废铜铸钱”二语虽比喻不同,而所指之理则一。我既服膺其说,时时与友生议论宣讲,所得反应并不一样:有欣然接受以之为有裨于治学之高论;亦有视之为迂腐之论者,认为这是陈旧的办法和思路,当今原始资料数量之多已非当年,事事追求本原,旷日持久,何时才能见成果。这是一种似是而非的议论,如果人人皆以取二手资料为是,则水自有竭尽之时,其结果有如以废铜铸钱,虽貌似而质不如以原铜铸钱。况且治学从无捷径,必须付出艰辛,始能水到渠成,自结善果。其躁进而急于求成者,或能博一时之荣,换取职称名位,最终也必将有若干“成果”捆载而入造纸厂。

不过,世界万事亦不能绝对。或原始资料由于种种原因,一时难求;或急待成文,通权达变;或为参加蜂拥而至的各种学术会议用作敲门之砖,不得不就近倒别人水桶的水等等。这些行径,虽情有可原,终非善策。如实在不易追本求原,亦应标明从何人桶中倒来,以示此系转引而来者。至于利用二次文献及光盘检索等手段,则又当别论矣。

感谢原文作者及发布媒体为此文付出的辛劳,如有版权或其他方面的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杭州文史网观点

相关内容
“读什么书 如何读书”来夏新:书卷多情似故人 2024-04-03
观像|邓小南:“山水”之间“阅读”天下 2024-03-14
荣新江:去邓广铭先生家拜年的往事 2024-03-13
吴宗国先生纪念专栏|邓小南:​忆念吴宗国老师 2024-02-02
戴逸 | 治史入门:我的学术生涯 2024-01-25
 
Copyright@2015 www.hangcho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刊登的信息和各种专栏资料, 未经协议授权,不得使用或转载
主办单位: 杭州文史研究会  地址:杭州市政协  电话/传真:0571-8510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