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首页 > 史林春秋
 
史林春秋
史林春秋
 
文史动态
 
新书抢先看 | 读《明代湘湖…
浙工大举办南宋临安古都与中国…
新书 | 《吴庆坻行纪二种》…
新书 | 《浙学未刊稿丛编第…
 
特别关注
 
《唐诗三百首详解编注》的作者…
宋杂剧与瓦舍勾栏
谭其骧一纸定隆中
苏东坡与西湖景观的营造
史林春秋
 
大家访谈 | 记与陈筠老师的几次见面
来源:世界古代史研究微信公众号  作者:张绪强  日期:2022-12-12

2022年12月3日傍晚,林志纯先生遗孀陈筠老师逝世,这距离她104周岁的生日仅有一周时间。2007年,林先生归去后,陈老师一直跟女儿林芳一家生活在杭州。我跟陈老师见面,多承业师张强教授不弃,收我入师门。研究生期间,张老师即将整理林先生书信和日记材料的任务交给我。后来,陈老师告诉我,她很早就从拱玉书老师那里得知我在帮忙整理这批材料。因为我与张强老师名字仅一字之差,所以陈老师很快便记住了我的名字。

我第一次见到陈老师是在2015年仲夏。当时我路过杭州,便打算拜访一下我从书信日记中熟识的陈筠老师。那天到达杭州时已是傍晚,找了离西湖不远的旅店住下。沿着幽深的巷子出来,找到一家饭馆,简单吃过晚饭,不知不觉随着行人走到西湖边上。感觉真如走进了无数文人所描绘的画境,所不同的是广场上三五成群伴着音乐翩翩起舞,多了一些喧闹,湖中水幕喷泉华丽绚烂,却少有人欣赏,路人都忙不迭地掏出手机拍照。唯有湖水拍打堤岸伴奏下依依垂柳随风而动的曼妙悠扬,几百年未曾发生变化。次日清晨,吃过早饭便往陈老师所在的景芳区赶。大约九时一刻的样子,我叩开了她家的门。

那次见面我们的谈话主要围绕我所做的工作展开。林志纯先生四十岁到长春以拓荒者的姿态投入到世界古代史的研究和教学,填补了我国在埃及学、亚述学、赫梯学等多个领域的空白,培养了众多弟子,让这些学科在中国开枝散叶。2001年,林先生和陈老师离开工作了半个世纪的长春,回到家乡福州。他们将毕生所收藏的图书捐赠给东北师大,一些个人信件、日记也夹于杂物中保存在日知书屋。我在阅读过程中发现这些材料十分珍贵,可以透过当事人的交谈勾勒出半个世纪以来的学术动态。对陈老师而言,这批材料要充分发掘其价值,应该找一个可靠的人托付;于我而言,见到了与这批材料最近的当事人,可以询问一些材料中没有的细节,我们的谈话几乎没有任何年龄上的隔阂,对彼此的话题十分熟悉。陈老师虽然当时已97岁高龄,却能迅速从记忆中提取有效信息,准确地对我提及的书信的每一处细节作出详细的解答。让我大吃一惊的是,对于林先生半个多世纪以前的学生的名字她都能随口喊出,这让我大吃一惊。陈老师当时正在学习使用微信,临走的时候,让我加她为微信好友。此后,我们便以微信语音和视频聊天。

2017年,结束了雅典一年的访学,我在临行前,曾试图请求国家留学基金委为我订购从雅典到上海的机票,准备去杭州拜见陈老师。她知道后强令我直接飞回长春,专心完成博士论文写作。后来,趁当年十月份上海师大世界古代史年会,我跟着张强老师到上海参会,会议之前,我们去杭州小聚。2018年四月份,我要到重庆谋职,想中转杭州探望陈老师,她再次拒绝我的专程拜访,让我先料理完手头的工作。当年世界古代史年会在金华召开,于是在金秋时节我们再次来到杭州见面。

金华年会是在九月召开的,因为陈老师出生于1918年12月10日,所以当时距离她100周岁只差几个月。借此机会,弟子们纷纷从外地赶来为她庆祝。张强师、我和其他三位师兄提前一天赶到杭州,本想及早去拜见陈老师,张强师怕陈老师见到我们过于激动,影响她休息,便打算次日一早再去请安。当我们叩开陈老师的家门后,她已打扮立整,站在门口迎接我们。她眼神中流露出的期待的目光打在我们每个人的心里,我顿时眼眶湿润。陈老师对我们每个人嘘寒问暖,正如拱玉书老师所感受到的:我们每个人都是她外出回家的孩子。

微信图片_20221212101902.png

落座没一会儿,陈老师就准备起身出发去饭店,她怕其他学生在饭店等太久不好。我们来到饭店时,拱玉书老师和刘健老师坐了一夜的卧铺车已经提前赶到。位于杭州解放路的奎元馆是一家百年老店,创办于清朝同治年间。陈老师介绍面馆本是当地一家不起眼的小店,老板宅心仁厚,善待文人。因为一名高中的秀才报答店家为其题字,面馆因而受到广受文人墨客喜爱。确有记录的是,奎元馆曾接待了如蔡廷锴、蒋经国、李济深、陈叔通、梅兰芳、金庸等众多文人武将,很多人都慕名来他家吃面。听陈老师女儿林芳阿姨讲,陈老师提前很久就在准备,包间和菜品都是她亲自预订的。没等一会儿,外地来的于殿利、郑殿华、黄洋、金寿福、徐家玲、裔昭印诸位老师也都陆续来到。

北方人的传统“上车饺子,下车面”,按此旧例,陈老师也为我们准备了奎元馆的特色“金玉满堂”面。席间谈话,除了嘘寒问暖聊生活和工作外,她这次提的最多的是学科建设。陈老师自“文革”期间从俄语教师岗位上退休后,就做了林先生的“助教”,同林先生一起创建我国世界古代史学科。正如拱老师对陈老师的评价:“林先生把后半生都奉献给了东北师大,师母把一生都奉献给了林先生。在我们眼里,林先生和师母是不可分的整体,林先生的事业就是师母的事业,林先生的理想就是师母的理想。”原来,陈老师在照顾林先生归去后的日子里,一直都在关注着林先生所创立的事业。

微信图片_20221212101904.png

我也明白了陈老师何以对林先生留下的书信和日记材料那样重视,对我正在从事的工作给予极大支持的原因。陈老师也会时常给我打来微信通话,我也会将自己的工作和生活汇报给她。新冠疫情也的确影响到了我跟陈老师的交流,今年在准备启程到雅典大学做博士后前,原本计划是要去杭州道别的。然而,因为进京签证受阻,我不得不回到山东老家等待“健康宝”弹窗取消,拿到签证时间也距离出发很近了。国内防疫政策十分严格,我没能去成杭州,也没能见到陈老师。现在看来,这已经成为我们最大的遗憾了。陈老师仙去后,我在挽联中写下“彩落东方悲夜月,芳留学林已青风”,除了寄托哀思,还想说一句话:陈老师同样为中国的古典学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她的付出更为伟大,她是在默默地奉献。

陈老师曾在交谈中略带遗憾地告诉我,自己本可以在“文革”后选择继续从事自己的俄语教学,但是为了辅助林先生,自己提早办理了退休手续,以至自己至今仍然只是讲师。然而,在编辑《林志纯年谱》的过程中,我发现林先生发展古典学事业的每个阶段都有陈老师的贡献。1957年东北师大《古史通报》《东北师范大学科学集刊》中陈老师翻译《十二铜表法》等译文。1983年郑州世界古代史年会的《古典史通讯》(第1号)中陈老师翻译了《牛津古典辞书》的多个条目。外文杂志Journal of Ancient Civilizations创刊号的编辑打字,都是陈老师在做。

陈老师是林先生许多学术工作的参与者,他们一起生活的70余年,从福州到上海,又从上海到长春,无论是生活起居还是教学工作,陈老师都是林先生最有力的助手。如今,他们又能在天国见面了!

2022年12月5日于雅典

感谢原文作者及发布媒体为此文付出的辛劳,如有版权或其他方面的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杭州文史网观点

相关内容
中古史纪念|田余庆先生的“治学段子” 2024-12-20
谭其骧一纸定隆中 2024-12-18
唐五代江南史研究的广阔天地——张剑光教授访谈录 2024-11-26
学缘中的恩情与亲情——深切缅怀恩师金普森先生 2024-11-22
张帆:中国古代史史料的类别与特点 2024-10-08
 
Copyright@2015 www.hangcho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刊登的信息和各种专栏资料, 未经协议授权,不得使用或转载
主办单位: 杭州文史研究会  地址:杭州市政协  电话/传真:0571-8510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