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首页 > 史林春秋
 
史林春秋
史林春秋
 
文史动态
 
中国考古学泰斗严文明去世,他…
郑嘉励全新力作《考古四记:田…
牟永抗先生藏书和资料捐赠仪式…
湘湖又多一处文化地标——来新…
 
特别关注
 
王统照关于泰戈尔沪杭之行的两…
一位国民党军官后代的两岸故事
创建杭州凤凰寺的回回大师阿老…
杨时的余杭、萧山讲学及其政治…
史林春秋
 
纪念钱穆先生诞辰123周年
来源:钱穆与中国文化  作者:  日期:2018-07-30


【编按】今天2018年7月30日,是钱穆先生123岁诞辰。1895年7月30日,钱穆先生出生于无锡。

 

640.webp.jpg


虽居乡僻,未尝敢一日废学。虽经乱离困厄,未尝敢一日颓其志。虽或名利当前,未尝敢动其心。虽或毁誉横生,未尝敢馁其气。虽学不足以自成立,未尝或忘先儒之榘矱,时切其向慕。虽垂老无以自靖献,未尝不于国家民族世道人心,自任以匹夫之有其责。

 

——钱穆先生《宋明理学概述》

 

人生本已寂寞,而生在今天这个时代,要做一个笃实信守中国自己传统文化的学人,其心灵之孤单寂寞,更是难以述说。学术乃千古事,宾四生前自信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可以经得起时代的考验,百年后自有公论。

 

——胡美琦(钱穆先生夫人)《百感交集二十年》

 

宾四先生的一生,承担是沉重的,他生在文化倾圮、国魂飘失的历史时刻,他写书著文有一股对抗时流的大力量在心中鼓动。他真有一份为往圣继绝学的气魄。

 

——金耀基(香港中文大学校长)《怀忆国学大师钱穆先生》

 

钱穆先生是研究中国思想一位罕见而成就卓越的史学家,他研究中国历史与思想的方法为观察这个蜩螗的时代提供了广泛的视野。钱先生是极少数能与当代流行的思潮相抗衡的杰出学人,过去许多年来,钱先生透过他的著作一直是我的老师。

 

——狄白瑞(de Bary,W.T. 哥伦比亚大学教授)

 

如何用一种文化的语言来阐明另一种文化中所谓的真理,而且不改模走样,乃是当今世界上知识分子所面临的主要难题。……

 

本书正是此种尝试,试图来解释为什么钱穆先生这样一位现代知识分子能笃信某些真理并且毕生致力于传播这些真理。从早年起,钱穆先生就面临着这样一个文化相对论的问题。而这个问题,就如对所有的中国知识分子一样,是由西方政治、经济扩张强加在身的。可是钱穆与一些倾向西方启蒙并摈弃中国传统文化的人不同,在过去的七十年中,他坚持不懈地发扬振兴中国的传统价值。……

 

像钱穆那样能看到传统价值与现代问题之间关联的知识分子……他们并不一味地依恋传统,而是在深思反省之后,看到某些中国传统价值仍然能使中国文化独树一帜而不同于西方文化。就钱穆而言,在他教学实践中,他看到传统文化价值能在政治和经济大变动中仍然得到传播,从而巩固加深了他对这些价值的信仰和理解。

 

——(美)Jerry Dennerline《钱穆与七房桥世界》(本书曾获美国新英格兰历史协会大奖)

钱穆先生书法选

 

640.webp (1).jpg

【释文】学贵大成,不贵小用。大成者,参于天地;小用者,谋利计功。

640.webp (2).jpg

【释文】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也,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640.webp (3).jpg 

【释文】名利到头非乐事,风波终久少安流。稍邻美誉无多取,才近轻欢与胜求。美誉既多须有患,清欢虽胜且无忧。滔滔天下曾知否,覆辙相寻卒未休。

640.webp (4).jpg 

【释文】清都绿玉树,灼烁瑶台春。攀花弄秀色,远赠天仙人。香风送紫蕊,直到扶桑津。耻掇世上艳,所贵心之珍。相思传一笑,聊欲示情亲。

 

640.webp (5).jpg


钱穆(1895—1990),史学大师、国学大师。著有《国史大纲》《国史新论》《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国历史研究法》等1700余万字的史学和文化学著作。

钱先生说:任何一国之国民,尤其是自称知识在水平线以上之国民,对其本国已往历史,应该略有所知。所谓对其本国已往历史略有所知者,尤必附随一种对其本国已往历史之温情与敬意。

 

(感谢原文作者及发布媒体为此文付出的辛劳,如有版权或其他方面的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杭州文史网观点。)

相关内容
“读什么书 如何读书”来夏新:书卷多情似故人 2024-04-03
观像|邓小南:“山水”之间“阅读”天下 2024-03-14
荣新江:去邓广铭先生家拜年的往事 2024-03-13
吴宗国先生纪念专栏|邓小南:​忆念吴宗国老师 2024-02-02
戴逸 | 治史入门:我的学术生涯 2024-01-25
 
Copyright@2015 www.hangcho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刊登的信息和各种专栏资料, 未经协议授权,不得使用或转载
主办单位: 杭州文史研究会  地址:杭州市政协  电话/传真:0571-8510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