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首页 > 史林春秋
 
史林春秋
史林春秋
 
文史动态
 
新书抢先看 | 读《明代湘湖…
浙工大举办南宋临安古都与中国…
新书 | 《吴庆坻行纪二种》…
新书 | 《浙学未刊稿丛编第…
 
特别关注
 
《唐诗三百首详解编注》的作者…
宋杂剧与瓦舍勾栏
谭其骧一纸定隆中
苏东坡与西湖景观的营造
史林春秋
 
陆坚: 不傍古人,不堕心志 ——在治学行道上求索(一)
来源:浙江社科微信公众号  作者:  日期:2019-11-05

我生在旧社会,长在红旗下。我进家乡小学读书后,看到的第一面红旗,是五星红旗;学唱的第一首歌曲,是《义勇军进行曲》(当时称“代国歌”)。转瞬七十年,往事未如烟。时间可以逝去,历史不会忘记。历史的记忆,是心头长明的火光。七十年来,是祖国的阳光雨露和清风明月,抚育我从一个无知的少年,成长为一名有一点文化的人。对祖国的感恩之情,刻骨铭心。

 我,曾用名陆康儒、康儒,1936年10月27日(农历九月十三日),生于江苏省如东县马塘镇潮桥南元兴乡管家窑北陆宅。在日寇入侵之初,新四军东进之际,父亲毅然变卖家产,投身革命。我幼年即随在乡间游击抗敌的父亲学字读书。七岁左右起,断续进私塾读四书五经两三年。这期间,抗日形势日趋严峻,为了激励人民大众战胜国难,新四军将我家乡改名为“坚决乡”。父亲也把我原名“康儒”改为“坚”,可能还既表其心迹,也寓有对我的期望。此后,我就一直用这个很直白的名字了。

1948年3月15日如东重镇掘港解放。5月马塘小学在城隍庙恢复教学,我寄宿马小插班读四年级。1949年转入家乡的潮桥小学读五年级。1951年夏潮小毕业后,考取南通中学。父亲因积劳成疾,英年早逝,弟妹幼小,母亲扶孤治家,虽享受烈属待遇,但仍困苦异常。1957年夏通中毕业后,我在母亲劝勉下报考了可享受全额助学金的浙江师范学院(1958年改名杭州大学)汉语言文学系。

1959年(大学二年级)加入中国共产党。1961年夏杭州大学毕业前夕,学校动员报考中国科学院浙江分院语言文学研究室(文革期间改名杭州大学语言文学研究室)研究生,师从“一代词宗”夏承焘教授研习唐宋文学,其他指导老师是姜亮夫教授、王驾吾(焕镳)教授、胡士莹教授、蒋祖怡教授等。其间,曾听陈望道教授、钱钟联教授、马茂元教授、方光焘教授等的专题课。同时还先后走访了马一浮、张宗祥、潘天寿、郭绍虞等宿师名流,聆听他们讲授相关学术问题和治学经验。1962年秋,跟随导师夏承焘教授到北京大学讲学,在夏老师带领下拜访了季羡林、朱光潜、魏建功、游国恩、冯至、侯仁之等著名教授,深受教益。1964年研究生毕业后由教育部分配到杭州大学工作。1978年起任杭州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讲师,兼任中国古代文学教研室主任。同年国家恢复研究生招生后,我即开始指导研究生。

1979年起任杭州大学中文系副系主任。1981年起任杭州大学中文系系主任、杭州大学党委常委,后又兼任中文系党总支书记。我担任中文系系主任兼党总支书记期间,正值“拨乱反正”之始、改革开放之初,为中文系重新恢复生机、扩大办学规模、活跃学术气氛作出了一定贡献,使中国古代文学学科成为浙江省首批重点学科,不久又取得全国首批硕士学位授予权,还克服了一定阻力邀请曹禺、戈宝权、钟敬文等名家来讲学、座谈,在校内外产生了良好反响。我1983年评为副教授。

1984年起任杭州大学教务处长,兼任杭州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杭州大学学位委员会委员、杭州大学职称评审委员会委员、杭州大学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主任。1988年晋升为教授。

1990年初应日本国际交流基金会邀请,先后赴东京大学、京都大学、静冈大学、福井大学、早稻田大学、一桥大学、神奈川大学、关西大学等高校进行学术交流或作学术报告。

1991年应杭州大学的姊妹学校日本静冈县立大学之聘为其客座教授,与日本著名俳人、学者关森胜夫教授进行题为《日本俳句与中国诗歌——关于松尾芭蕉文学比较研究》的合作研究。1993年起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1997年初再度应聘为日本静冈县立大学客座教授,赴日进行题为《日本俳句与中国诗歌——关于与谢芜村文学比较研究》的合作研究。在多次应邀应聘赴日讲学或进行合作研究的过程中,先后与日本著名汉学家入谷仙介、松浦友久、藤善真澄、高野繁男、毛里和子、德田武、一海知义等教授进行学术交流,切磋诸多学术问题。1997年批准为博士研究生导师。

1998年9月杭州大学与浙江大学、浙江农业大学、浙江医科大学合并为新浙江大学,我也就成了浙江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除在本校工作外,我还有多种社会兼职,曾任中国教育部高等学校中文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词学会理事、中国韵文学会理事、中国苏轼研究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旅游文学研究学会副会长、中国陈亮研究会顾问、中国陆游研究会顾问、浙江省高等学校教学管理研究会副会长、浙江省高等学校教材建设研究会理事长等职。2001年底退休后,我又受聘任浙江大学研究生院人文社会学科督导组组长、浙江大学人文学院督导委员会主任、浙江长征职业技术学院人文学院院长、杭州人文专修学校校长等职。

在高等学校连续工作四十多年,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文学的教学和研究。我觉得,中国古代文学不仅是中国人民精神财富的可贵结晶,也是世界文化中的一大无尽宝藏。包括中国古代文学教学在内的高等学校文科教育,其根本作用在于它维系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社会得以世代相传的精神支柱和价值取向,在于它传播着对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导向作用的思想体系和价值观念。因此我觉得中国古代文学的教学,不仅要有助于丰富学生所应具备的基础知识,而且要有助于学生得到必要的文化素养的训练,更要有助于学生审美情趣的提升、高尚情操的陶冶和爱国情感的增长。在具体实践中,我较重视本科生教学,不回避写作实用性的教材、普及性的文章、工具性的书籍和讲授基础性的课程。我认为,教育是人才的基础,教师是人才的园丁。为育才奉献,为人才架梯,为高才开路,是教师所应有的品质和光荣的使命。在教学过程中,我较重视立德树人,教书育人,重视能力培养,重视思维创新。从根本上说,也就是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在长期坚持本科生教学的同时,我还多年如一日地认真指导研究生。在我所指导的国内外硕士生、博士生中,在高校工作的基本都已获得高级职称,其中有十多名已晋升为教授,有三名已担任高等学校校长(或书记)。在政府部门工作的,都已担任处级以上领导职务。我所主持的《为培养基础扎实、适应力强、一专多能的人才而加强科学管理》课题,获1993年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学成果省级一等奖;所主持的《地方综合大学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探索与实践》课题,获1997年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学成果省级一等奖。作为教育部专家组成员,我曾参与普通高等学校教育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等有关文件的制订,并曾多次受教育部之聘,参加南京大学、南开大学、武汉大学、湘潭大学、湖南大学、黑龙江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湖南师范大学等高等学校的评估工作,以及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奖的评审工作。


感谢原文作者及发布媒体为此文付出的辛劳,如有版权或其他方面的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杭州文史网观点

相关内容
中古史纪念|田余庆先生的“治学段子” 2024-12-20
谭其骧一纸定隆中 2024-12-18
唐五代江南史研究的广阔天地——张剑光教授访谈录 2024-11-26
学缘中的恩情与亲情——深切缅怀恩师金普森先生 2024-11-22
张帆:中国古代史史料的类别与特点 2024-10-08
 
Copyright@2015 www.hangcho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刊登的信息和各种专栏资料, 未经协议授权,不得使用或转载
主办单位: 杭州文史研究会  地址:杭州市政协  电话/传真:0571-8510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