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首页 > 史林春秋
 
史林春秋
史林春秋
 
文史动态
 
中国考古学泰斗严文明去世,他…
郑嘉励全新力作《考古四记:田…
牟永抗先生藏书和资料捐赠仪式…
湘湖又多一处文化地标——来新…
 
特别关注
 
中日茶文化传播
民国沪杭帮会关系初探——以张…
王统照关于泰戈尔沪杭之行的两…
一位国民党军官后代的两岸故事
史林春秋
 
走进北大学者的书房:“书痴”张帆
来源:北京大学  作者:  日期:2020-11-24

编者按

在日前推出的“北大学者书房”推送中

有这样一位“生活在书中”的教授

他的藏书布满整个居所

对书的痴迷贯穿了他生活

《资治通鉴》让他坚定地爱上史学

专业研究必读的《元史》更是韦编三绝

陪伴了他在史学领域多年的深耕


扎根北大近四十年

从学生到教授

让我们一同走进

张帆教授的“书城”

与史结缘

高中时,张帆朦胧地有一种要当作家的理想,以考上北大中文系为目标。但中文系1982年在他的家乡不招生,他只好改报历史学系。

但入学后,渐渐地,他在历史学领域也找到了一些感觉。

1983年4月,张帆在北大南门

打算认真学历史,并且以后从事历史研究,其实就发端于入学的第一个学期。作为初入燕园的新生,张帆和几位同学与班主任李孝聪聊天。当聊到《资治通鉴》时,李老师建议大家读一下这部书。听从老师建议,张帆便开始读《资治通鉴》。《资治通鉴》全书294卷,每天读一卷,到二年级开学后读完。

“说是读,其实只是翻阅。很多地方看不懂就跳过去,拣能看懂的地方看。就这样翻下来,对中国古代历史有了和阅读教科书不一样的感觉,真切地感到历史很有意思。甚至对司马光产生了崇拜之情,一度打算找人刻一枚图章‘温公门下走狗’,没找到人,只好作罢。“回忆起这段与史书初遇的日子,张帆至今记忆犹新。

二年级读完《资治通鉴》后,张帆再接再厉,继续读《续资治通鉴》和《明通鉴》,照样每天一卷。如今回忆起来,张帆认为自己后来选定中国古代史为专业,与从第一学期开始翻阅《通鉴》的经历大有关系。“李孝聪老师当年那番话或许只是随口一提,但对我的影响是深远的。”

嗜书如命

读书,也爱书。

张帆对书的喜爱从学生时代便在心中生根,当时并不富裕的他,课余最喜欢去的地方就是如今学校附近的图书城。那时这里还不叫“图书城”,只有一家新华书店,和一家卖旧书的中国书店。闲暇时到这里淘书,成了张帆精神上最大的富足。大量的书读过后便放在宿舍里,最后连床上都堆满了书。

张帆曾经的住所,书籍俯仰皆拾

工作后,张帆拥有了颇具规模的藏书,但严格意义来说,他藏书的区域并不能称作是一间“书房”,因为这三万册藏书并不是集中于某一个房间,而是布满整个居所。

步入张帆家中,几乎看不见一般家庭常见的橱柜、壁纸等装饰。从玄关到墙壁,从隔断到桌案,全部都是由书架组成。种类各样、大小不一的书籍被整整齐齐地码放在书架上,从地板到天花板,像是一面斑驳却意外和谐的背景墙。

张帆如今的住所

微博网友对张帆“坐拥书城”的评论

一面面颇具历史感的书架,藏着的不仅仅是旧书,更是某种回忆。介绍到一些小时候看过的旧书,张帆总结为“怀旧报复性买书”。

“小时候书少看不到,长大了就要把小时候看过、包括看不懂只翻过几页以及听说过但看不到的书都买回来,现在其实也没什么用,但买回来放着就是安心。我买书就像集邮一样,如果我买了其中一本,那我一定想办法把这一套全部买齐。”


张帆成套收集的书籍

大抵读书人对书都是有一点“痴心”在的,做学术的人更是如此。

谈到购书藏书的往事,张帆饶有兴致地分享了一段“淘书”的故事。上世纪90年代,中国书店出版过上下两册明代法律史料——《刑台法律》,这部当时只印了600册的书让张帆心生向往。偶然间,他在浏览旧书网时,发现有一本名为《邢台法律》的二手书在售卖。虽然商家没有附图,但通过书名、上下两册和出版社信息,张帆断定这本书实为《刑台法律》,收到后果然不错。将这本书收入囊中,张帆很得意:“如果卖书者没有把书名打错,这本书早就被抢走了。”


把家变成“微型图书馆”,当然离不开家人的支持。张帆回忆,十多年前,网上有人拍卖上个世纪出版的《天一阁藏明代方志选刊》(全套65本)中的53本,起拍价100元。张帆和夫人商量,夫人说,买吧,就100块钱。张帆有些不好意思,是一本100元,想买的是全部53本,一共5300元。

虽然是笔不小的花费,但张帆的夫人熟知张帆的“书痴”特性,不仅支持他将买下这53本书,更陪着他将剩下的12本配齐。现在,这一套书满满当当地占据了张帆书架的一整行,见证着张帆和家人对书籍的热爱。

谈及自己最有纪念意义的一本藏书,张帆指向了柜子中的一本线装的《元史氏族表》。这是张帆的博士生导师许大龄先生送给张帆的一本珍贵史料。这类珍贵的线装书,张帆珍而重之地收到了柜子里。

书架上码放得整整齐齐的二十四史中,《元史》明显因多次翻看而显得破旧。《元史》书脊上贴了一层层胶带,在客厅的灯光上闪着光亮,“《元史》读过多少遍我记不清了,所以看着就比较破了,得粘起来。而且这套书上我做了好多笔记,不能说随意买一本新的替代。”


对于历史书籍的阅读,张帆嘱咐道:“如果有可能的话,还是多看一些历史书,最好是史学古典名著的原著,可以参考注释和翻译,这总比现代人写的著作更靠近历史。”

张帆说,历史某种程度上是现实的折射,可以间接地反映现实。“不了解历史,就不可能真正了解现实。这就是历史的价值所在。”


个人简介

张帆,1967年3月生,1992年7月于北大历史学系获历史学博士学位,2007年7月至今,任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 。

现为中国古代史教研室教授、中国元史研究会会长。研究方向为蒙元史、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史、中国古代法制史、中国古代史学史。


感谢原文作者及发布媒体为此文付出的辛劳,如有版权或其他方面的问题,请与我们联系。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杭州文史网观点。

相关内容
“读什么书 如何读书”来夏新:书卷多情似故人 2024-04-03
观像|邓小南:“山水”之间“阅读”天下 2024-03-14
荣新江:去邓广铭先生家拜年的往事 2024-03-13
吴宗国先生纪念专栏|邓小南:​忆念吴宗国老师 2024-02-02
戴逸 | 治史入门:我的学术生涯 2024-01-25
 
Copyright@2015 www.hangcho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刊登的信息和各种专栏资料, 未经协议授权,不得使用或转载
主办单位: 杭州文史研究会  地址:杭州市政协  电话/传真:0571-85100309